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24时计时法》。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感知一天有24小时; 2、了解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以下二个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24时计时法,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是: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 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常见的表以及表上的时间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9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21时记录,接着,以电视节目预报表为例引出了24时计时法,并在生活中寻找类似21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 (2)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在教学两种计时法的关系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每个时刻,并能说出每个时刻我们在干什么,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很好地区分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类似的时间)得出结论。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24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24时的理解和体会。 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第一圈与第二圈中时间不同,相差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 再次,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做了比较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部分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通过生生互动,他们把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内感悟进行交流,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行互换(这个环节,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来讲,这样,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 (3)在“尝试应用”“说一说”“练一练”各个环节中,我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并且注重学生的教学情感培养,在结尾处加上了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 最后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时间,把自己定的作息时间表拿给家长看,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板书设计上,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一天有24小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e5120a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