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时间:2022-05-05 11:3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随笔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变革学习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本次引领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完整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即丰富了我们对四种课型教学的认识,也为我们日常教学提供了模板。

一、 我的收获

语文学科注重积累、品味、感受、体验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文章,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校推行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以来,老师们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在四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的不同课型的引领课中,收获颇丰:

1、一是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达到教师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更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引领课中,每位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交流,参与合作情况,质疑问难等,都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这使我明白,教师应注重对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把评价贯穿整个日常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热情。语文课程不仅仅面对优等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因此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小组合作是为了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而不是几个好学生总揽课堂,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给组内每个人委以“重任”,组织协调能力最强的为组长,较强的为副组长,稍微弱一点的为副组长助理,最弱的为组长助理,组长肩负领导责任,带领大家学习,协调组员关系,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和组长助理结成帮扶对子,副组长和副组长助理结成帮扶对子。这样组内结对子,学习最好的帮


最弱的,较强的帮稍弱的,组内互助合作,共同进步。从而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到真实的东西。

3做好课文批注。对课文的批注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可批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浅谈对写作方法的感悟、也可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其含义从而帮助理解课文、还可以是自己最真实感受、更可以是自己读课文时的疑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养成做批注、会批注的习惯,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样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是反复练习养成的。最初学生们都不会做批注,都用课本上的话代替自己的语言,照着课本读一点,就是他们读懂的内容。教师就拿来一篇课文教他们如何作批注,教师认为哪个地方需要重点理解,就让他们反复读,不要停留在文章表面,要深入体会进去。这样,平时读书多的孩子,就会说了。说得好,教师就表扬他们:对啊,就是这样,这就叫批注。有了示范,其他学生就照着学,久而久之,就会了。

4、创设情境,激发体验,链接生活。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写作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感动,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的体验,缺少最感性的观察,使写作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事,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的内容就是写作的内容,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以所学课文中的点作为写作的源头,模仿课文内容,选择材料,设情境,扩宽学生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实际,勇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让学生在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体验中感动起来,从而不再厌烦写作。采用互相评改,分享感受等方法鼓励学生为不足文章找出改正方法(如看题目、看开头、看主题、看过渡、看细节、看人物景物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教师评改,直击要害。

二、 我的反思

1、激励措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喜的收获。”五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独立思考意识迅速发展时期,有较强的自尊心,最怕丢脸,怕别人说自己笨,怕被别人瞧不起。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特点,增强激励措施:①关关奖励。生字、课文诵读、课文领悟


每个过关环节,能够又快又好过关的组,给每个组员奖励小星星,最好的被评为“金星小组”,②评优展示。每月评出得奖最多的组,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展示栏上。每月评优活动,优先从得奖最多的组选。

2、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课前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读熟课文,至少三遍;圈出带有一、二类字的词语。自学一类字,每个一类字组三个词,不理解的词查词典并批注在课本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所涉及的人、事件、动植物等的有关知识;给文章做批注,要求至少5处。

3 “详略得当”的教学。教学中,认为每一部分都是重要的,每一部分都无法割舍。大量的内容,压缩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不可能面面具细,这需要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去梳理、取舍。首先,精读课文重在品读、感悟,师引领、生合作,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交流突出重点内容。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引导者的身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其次,略读课文重在设计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只是点拨者的身份。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据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对略读课要求是简洁,是对精读课文知识的应用和补充。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时点拨而已。

各位老师的引领课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作为求知的我们也唯有善学善思、不断总结、敢于创新,吸收优秀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担好教育教学这重要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3577f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