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2-04-23 21:1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江花月夜》

(周凤岗)

张若虚的生平与时代

张若虚,扬州人,约生于公元660720年,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号称“吴中四士”。他在唐中宗神龙年间便已扬名京师,主要活动年代在初唐后期。

唐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国家,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尤其是诗歌十分繁荣,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之所以出现这一良好局面,与李唐王朝所实行的开明政治不无关系。开明政治的实施,既缓和了阶级矛盾,也缓解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争斗,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被历代封建社会赞叹不已的太平盛世正是这一时期。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唐承隋制,采用科举取士的做法,这必然导致两种现实:一是由于考试科目主要是诗赋,加上唐代帝王自唐太宗始都十分爱好诗歌,常与诗人们以诗唱和。最高统治者对诗歌的提倡和对诗人的重视,尤其是诗歌在仕途中的实际效用,有力地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发展。二是由于参与考试的人中不少是出身于中下层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比门阀贵族弟子往往更具才华和抱负,更加奋发向上,也更了解底层社会的现实和民生疾苦,思想感情也与民众接近得多。由于有这样一些原因,处于这一阶层出身的人,表现于诗歌内容方面,自然会突破大贵族官僚文学的空虚与贫乏,具有完全不同的新思想感情;表现于诗歌形式方面,也必然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创造。张若虚所生活的初唐后期,诗风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内容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着力于写人生感慨和现实生活,极富生活气息。 《春江花月夜》的基本情况

张若虚的诗仅留下两首,一首为《代答闺梦还》,没有多大成就可言。另一首即《春江花月夜》,广为后人赞许,有诗评家称之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意即居然仅以这一首诗歌,便在文学史上确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旧唐诗·音乐志》说:它是由“全无心肝”的陈后主(即陈叔宝)所创制,为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唱和而作,歌词内容没有留传下来,但据现存的同是陈后主所作,并与《春江花月夜》并提的《玉树后庭花》推测,内容一定十分肉麻艳丽。现存最早的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是隋炀帝写的两首,每首五言四句,宛如五绝,其内容也好不到哪儿,后来称这类诗为“宫体诗”。张若虚借用这一旧题,但已赋予诗歌以全新的内容,构思之巧妙,创造的意境之优美,表达的情趣之健康,已完全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摆脱了宫体诗的束缚。为此,闻一多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份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不过,闻一多极力赞扬《春江花月夜》,是以肯定这首诗为宫体诗为前提的,当然因为它已是旧瓶装新酒了,因而也就无可指责了,然而毕竟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逸生在《唐诗小礼》中,则从根本上否认它是“宫体诗”。他认为宫体诗是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虽在形式上吸取了齐梁以来讲求骈俪工整、追求谐律和声的某些成果,但内容有些近乎变态心理的表述,稍好些的,也只是一些空虚无聊的无病呻吟罢了。

然而《春江花月夜》在进一步发挥齐梁以来讲求形式美的同时,成功地吸取并发挥了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的长处,糅合齐梁以来开始酝酿到唐初接近完成的新的格律、南方民歌色


彩的风调、七言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而获得巨大成功。他创造出了《春江花月夜》这一诗歌范本而登上了一个高峰,并“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即扫除了宫体诗留下的污浊,为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所享有的这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是这首诗之所以受人特别重视的原因。 《春江花月夜》内涵与风格分析

《春江花月夜》所用题材,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它把这一题材置于春、江、花、月、夜的大背景上展开,以良辰美景衬托离愁别绪,以江月之永恒衬托人生之短暂,确实在作品中透露出了诗人的感伤情绪。但在科举取士的唐代,许多下层知识分子为了上京赶考而离乡背井,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因而造成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游子思妇的大量存在,并且一般都是一别多年,有的甚至是终生诀别,故世有“悲莫悲兮生离别”之说。张若虚或许亲身体验了这一悲惨的经历,因而以此为题材表现出感伤情绪本在情理之中,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大可不必用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古人。 下面概述一下全诗内容,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自成一小层次。 第一个层次一开头便紧扣题面,逐一点出春、江、月三字,其夜也因月而暗含其中。这就把一个皎月笼罩下的广阔无限的江海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以“何处春江无月明”一句,由江海延伸到陆地,为整篇作品打下了伏笔。

第二个层次由江写到花,完成了最后的点题任务,又由花写回到月,通过对花月的美丽境界的描述,自然地引入第三个层次对于宇宙奥秘与人生哲理的遐想与追索。并由此而转入第四层次,面对无穷的江月而引发的人生短暂的感慨。作品又从人生的短暂之感喟滑向第五层次离人思妇的主题上来。这四个层次思绪连绵,可谓一气呵成。

第六层次至第八层次专就思妇方面来写,是本诗的特写镜头,亦为核心部分。作品深刻而细腻地描述了春江花月之夜思妇的痴想、怅惘和切盼,是如此的真切,又是如此的无奈。最后一个层次又转到游子身上,并由己及人,由个别到一般,使主题得以升华。

从上面对整首诗内容的简短概述可知,作品以春江花夜为衬托,以月为中心线索,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之江流、芳甸、花林、沙汀和思妇游子,最后写到月落,把客观现实的境界与诗歌主人翁的梦境结合在一起,亦实亦虚、忽近忽远、或断或续、扑朔迷离、忽兮恍兮,既像梦而又不像梦,熔诗情、画意和哲理于一炉,创造了一种空灵、邈远而又令人心醉神迷的深广意境,给人以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由此可见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苦心孤诣。 这首诗在艺术形式上另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是在炼字造句方面所达到的成就。“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之“生”字,用得极为传神。它渗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仿佛明月与潮水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他们如孪生姐妹,相互相伴,月到哪,潮水也就跟到哪。月的这一多情形象为后面通过月来表达相思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第四层次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孤”字,也用得十分成功。作品以月的孤单联想到人的孤单,又由月的孤单自然地生发出期待和盼望,从而对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的叙述变得顺理成章,且由虚到实,虚实结合,产生一种亦虚亦实的空灵美妙之感。 二是在句式用韵方面达到的良好艺术效果。全诗表面看都是七言句,且每四句为一个层次,十分整齐。然而在整齐中寓有错综变化之妙,即一组一换韵,韵脚又平仄不一,通过这样的错综穿插,就显得生动活泼多了。 句式方面大量使用排比句和对偶句。排比句在重叠中显出变化,对偶句又在变化中见出整齐。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表达手法,取得了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 思考题:

1如何评价《春江花月夜》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依据是什么? 2作品能抒发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衡量的理论标准是什么?

3在结构艺术方面有些什么特点?它对诗歌艺术效果的产生起怎样的作用?


推荐阅读书目: 1《唐诗小札》,刘逸生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唐诗鉴赏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袁行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04813f5727a5e9856a6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