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第10课 zhmg的创建》[许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时间:2023-12-15 16:06: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许静 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初中 20185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人:许静 所在单位: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初中 教学年级:八年级 时: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和步骤,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 “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精典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的升华, 二、教材分析:

《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课是人教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10课,本课共学习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是这场革命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的背景,中国从此开此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课学习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

力。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自我表现,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因此本课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从知识方面来看,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很大, 所以应该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得

知识。还有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弱,课时指导他们学会看图、识图,利用图文结合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

帮助他们学会联系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中华民国的建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2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 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启示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先是用视频导入新课,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巩固。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研究活动为基础,侧重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教法:讲练结合、读书指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激情激励法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法、比较法、合作学习法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问候学生好。 起立,问候老师好。 使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导入新课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那么谁能说说 1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学生答,老师表示肯定)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师:好,回答非常准确,(接着说下文) 那么,辛亥革命还有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板书大课题和子课题) 师:看过这段视频,大家是不是对中华学生答:教材4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通过视频和图片,营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历史情境,一是让学生体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直接切入主题;二是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探究欲望,在历史情意中导入新课。

民国的建立有个大致的粗略的了解啊,好,现在跟着老师详细了解一下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新课学习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 首先我们看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 (板书1、背景) 师: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独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14个省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革命形势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所以(马上板书“2、建立”191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参议院。以上就是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同学们记住了吗?此处可用课件巩固一下 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可根据阅读教材内容;学习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改革措施等内容.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个小问题 武昌起义的时候孙中山正在国外筹集革命资金,他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却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呢? 展示几幅不同的图片; 出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图片 中华民国成立了,是不是就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这次革命完全胜利了呢?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了吗?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了吗?没有,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形势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板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学生回答:孙中山是中国同盟会的总理,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一生都为了满清而奋斗,奔走呼号百折不饶,由于他在革命中的崇高威望,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也是众望所归。 学生回答:没有。 通过观察思考,引导

学生分析并理解中华民国的创建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 导出第二个课题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资料,写出讨论稿,袁世凯是怎样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 学生回答1.内因2.外因3.根本原因。设四个小组讨论,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开展辩论,在活动情境中体验历史,通过辩论把课堂学习的主动 复制

文字已复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8fc2c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