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12渡荆门送别》[胡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时间:2022-08-02 20:18: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渡荆门送别 授课教师:胡蓉 一、 内容分析: (一)内容的作用与地位:《渡荆门送别》是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文学习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学习这些文章,可以激发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1.朗读中,感知内容。 2.学习合作中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3.快速背诵本诗全文。 情感与态度: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点:在朗读中解决生字词意,了解文章大意。 点: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 设计思路: 文是一篇送别诗,写的是李白年少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学习本篇文章,既要解决古诗中字词语句的翻译问题,又要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所以设计说读品练背写五个环节。 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流程: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新课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地进入课堂的学习。 2:新课讲解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3: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味感情。 活动4:课堂作业 提高学生想象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导入话题:以“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来引入本堂课唐诗“送别”主题 环节一 说一说作者及本课古诗介绍 1.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创作情况 3.写作背景 板书题目 检查预习: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作者及作品资料。 教师总结介绍:(展示幻灯片p1-p4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了解诗人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领学生自然地走进本节课堂的学习 新课讲解 环节二 读一读课文,把握文意 1.词语积累(展示幻灯片p6 渡远、来从、楚国、尽、江、大荒、天镜、云生、海楼、仍、怜 2.整体感悟(展示幻灯片p7 小组合作: 1.每组负责一句诗中字、词、句的翻译。 2.每组推举代表复述本段内容。 3.每组推举一个组员概括本段内容。 环节三 品一品语言 教师示例: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首联交代了什么?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教师播放幻灯片(p5 学生大声自齐读课文,教师听读并对诗歌阅读的停顿与感情基调进

行指导。 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边讨论边做笔记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检查自主预习的情况。 2.培养学生体悟文章的能力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体会尾联中的妙处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环节四 练一练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A B消失 C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 C.怜爱 D.怜恤 3.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D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 "水中映月""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


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

学生口头作答 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背诵任务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重点词语 课堂小结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播放古诗朗诵视频,再把握文章的大意,体

次总结全文 会文章主题。 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 展开丰富的想象,请用现代汉语将《渡荆

门送别》扩写为200字左右的文章。 学生课外完成,教师检查、讲评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四、 板书设计 12.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首联 叙事 颔联 远景 复制

文字已复制

颈联 近景 尾联 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cf947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