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执教人 科目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数学 时间 年级 教材简析 《“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 6 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 但对尺子并不陌生 (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 还没有形成表象, 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 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 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cm),知道 1 厘米有多长;清楚1 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地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法: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与学法 播放微课 一、创设情问题:同一根金箍棒,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境,提出问题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和单位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 问题:想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呢? 小结: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活动一:认一认 1.认识刻度尺 (1)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2)学生汇报 ①数。学生读数,并说出尺子上的 0 表示的意义。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二、动手操当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都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这个刻度线,它叫做0刻度。 作,获取新知 ②刻度线。这一条条排列整齐、均匀的竖线是尺子的刻度线。要注意的是每相邻两根短刻度线构成1小格,在5小格处又有一根稍长一点的刻度线,10小格构成一大格。 ③cm。刻度1后面标注的“cm”表示尺子上每一个大格的长度单位,也叫做厘米。 2.认识1厘米 (1)找1厘米 师:谁能猜一猜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总结: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也用字母cm表示。 (板书:1厘米或1cm) 对照尺子想一想,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 (2)说1厘米 仔细观察,你能说说尺子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吗? 总结: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比划1厘米 对照尺子,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的长度 (4)感知生活中的1厘米。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 1 厘米,最后课件出示: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 1 厘米;装订线的宽度大约 1 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 1 厘米等 3. 认识几厘米 找一找2厘米、5厘米 生自主探索发现:尺子上两个大格就是2厘米,2厘米就是两个1厘米;五个大格就是5厘米,5厘米就是五个1厘米。 找2厘米和5厘米的过程中,让生探索在尺子寻找几厘米的方法: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或者我们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活动二:量一量 1.估一估、量一量 认识了尺子后,你们想不想用尺子测量一下物体长度呢? 明确活动要求,动手测量。 活动:学生尝试进行测量,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并上台展示。 总结:一般情况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2、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在我们刚刚测量铅笔的时候,我们的小熊也测量自己的铅笔,但是他遇到了问题了,聪明的你们能帮帮小熊吗? 请学生回答为什么。 不足的老师补充。 总结:第二种和第四种方法是正确的,其中以第二种方法最为简便。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零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活动三:画一画 1. 量一量它有多长。 (课件展示课本P51) 请学生展示 总结:在测量线时,我们还是要把线的一端对准刻度0,另一端对着几,线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组员之间量一量,验证。 PPT展示,生订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e59f515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