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卿、当涂、务、博士„„”等文言词语。 2、 了解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3、 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对话。 能力目标: 1、 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2、 能够运用“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等词语。 情感目标: 1、 学必有得,刻苦治学,提高自身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 二、 教学重点: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重点语句的翻译。 3、 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 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三、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感情。 四、 教学时间: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谁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学生)背诵。(教师)朱熹在这首诗后两句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告诉我们多读一些好书,会让自己的思维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作为吴国的开创者孙权,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他劝勉他的爱将吕蒙要读书学习。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孙权是如何劝吕蒙的。板书《孙权劝学》 (二) 司马光及作品 司马光,谁能讲一讲有关司马光的故事。(学生讲述)司马光自幼神童,长大后成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本流传千古的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这本书取名《资治通鉴》。 (三) 整体感知 1、 初读。第一遍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试着读一读。 2、 再读。第二遍,指名读,正音。 当涂 孰 大有所益 非复吴下阿蒙 ....3、 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 4、 齐读让学生齐读课文。 5、 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6、 讨论归纳: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吕蒙大有长进的事。 (四) 译一译,想一想 1、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不一样,翻译后,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么翻译时应注意什么呢? 2、 (1) 留:文言文中的时间、地点、姓名和官职、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译。 (2)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3)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4) 扩: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3、 译一劝 (1) 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行翻译。 (2) 指名翻译一劝。 (3) 师生共同指正。 (4) 补充注释,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5) 思考:“当涂掌事”表明孙权让吕蒙学习的原因。“不可不学”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这表明了孙权对吕蒙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讨论归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4、 译二劝 (1) 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 (2) 指名翻译并说出自己在翻译时的难点。 (3) 师生共同指正,并强调难点的翻译。 (4) 补充注释但:只不过。多务:事务多。孰若:与„„相比如何。 (5) 思考:第二次劝说孙权用了什么方法,效果如何? 讨论归纳:第二次用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了学的可能性,让吕蒙无可推托。 5、 译蒙肃会面(过程同1、2、3) (1) 译 (2) 思考: ①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评所行来写?这是什么写法? 讨论归纳:“卿今夕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评价和行为来体现的。这是侧面描写。 ②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归纳: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③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分别造句。 讨论归纳:“吴下阿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如:你还不知道吗?小红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fcbdef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