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记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译文:这是日语课本)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个”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后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 以下给出现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来历。 あ行 か行 さ行 た行 な行 は行 ま行 や行 あ段 あ安 か加 さ左 た太 な奈 は波 ま末 や也 い段 い以 き几 し之 ち知 に仁 ひ比 み美 (い) う段 う宇 く久 す寸 つ川 ぬ奴 ふ布 む武 ゆ由 え段 え衣 け计 せ世 て天 ね祢(mi2) へ部 め女 (え) お段 お於 こ己 そ曾 と止 の乃 ほ保 も毛 よ与 ら行 わ行 ア行 カ行 サ行 タ行 ナ行 ハ行 マ行 ヤ行 ラ行 ワ行 ア ら良 わ和 イ り利 ゐ为 る留 (う) ウ ウ宇(宝盖头变形) ク久(左上角) ス须(笔势类似) ツ川(变形) れ礼 ゑ惠 エ エ江(右半部分) ケ介(去掉撇变形) セ世(变形) テ天(去掉一捺) オ ろ吕 を远 ん无 ア阿(左半部分) イ伊(单人旁) オ於(左半部分变形) コ己(上半部分) カ加(左半部分) キ几(左上角) シ之(草书变形) チ千(变形) サ散(左上角) ソ曾(上半部分) ト止(保留一竖一横) タ多(上半部分) ナ奈(左上角) ニ仁(右半边) ヌ奴(右半边) フ不(保留一横一撇) ム牟(上半部分) ユ由(右上角 ル流(右下角去掉一竖 ネ祢(左半边) ノ乃(一撇) ヘ部(笔势类似) メ女(下半部分) エ レ礼(右半部分) ヱ惠(变形) ハ八 マ万(右下角横折钩变点) ヤ也(变形) ヒ比(一半) ホ保(右下角) ミ三(斜着写) モ毛(去掉一横) イ ヨ与(下半部分) ラ良(上半部分点变横) リ利(右半部分 ワ和(右半部分的口,下方去掉横) ヰ井(去掉突出部分) ロ吕(一个口) ヲ乎(变形) ン尔(变形) 其中黑体字的两组假名已经不用,但仍然标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0d0007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