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诗传情

时间:2022-08-18 16:1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

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 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到理性认识。

(一)程序指导法,即: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步骤学习教科书入选的内容。其教学流程(整体通读,把握诗境——分步解读,品悟诗情——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 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


蕴意和情感。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其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课改提出:“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首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教学时,按照“诗句——画面——文字”转化的思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借助图画将古诗形体化,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再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使学生进入诗境,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857fc1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