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新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时间:2022-05-01 22:2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新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专业实践是工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创新性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文章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培养新工科行业人才为目标,提出校企协同的育人新机制,并以软件工程综合实践为例,介绍校企协同的专业实践实施过程与评价方法。

关键词:校企协同;专业建设;专业实践;新工科建设

引言: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探索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学科和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创新性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计算机专业实践是推进计算机类专业全方位建设与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1]。然而,国内高校许多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虽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战经验欠缺,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专业实践是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载体,既能巩固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途径[2] .新工科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新理念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保障我国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2017,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新工科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4]。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科技人员要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校企协同育人,以培养新工科行业人才为目标,协同实施整体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升级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学团队,系统性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企业通过与学校开展专业共建到共建学院,建立合作共同体,全方位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新时代、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备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强、复合型人才,达成多方共赢。随着新工科建设和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国内许多学者对对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王春东等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作为切入点,以合作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最终目的,对现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实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5]。张玲从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引发的新经济、新产业背景出发,分析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探讨了工科优势高校信息类专业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6]。郑豪针对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双师型队伍、实施创新人才的国际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7]

崔浩以校企合作为载体,阐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8]。但现阶段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企业工程师重实践及具体应用,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将知识点转化为技能点,无法从多个产业实际场景的具体应用还原到知识域,或快速抽象应用场景展示给学生,企业对学校的教学规范和教学制度的严肃性认知不够。 .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校企协同育人,高校和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驱动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和培养,引进企业资源和产业新技术,共同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实验环境和实训平台,协同实施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作为西部地方院校的工科专业,面向经济社会需求,仍需进一步构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专业体系与支撑平台,真正实现产学研训赛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面向行业、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之路。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计划模式如图1

1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计划模式

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例,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证背景下,依托学校特色和企业自身优势,以“IT认知“IT项目实习课程设毕业实习课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项目管理、智能计算、可视分析的实践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场景的服务能力,搭建了以软件开发人机交互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四大类为主线的校企协同新机制和实践体系。以工程教育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培养学生的项目认知能力和项目编码能力,强化项目文档概念,发掘新技术自学能力,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如图2所示。

2 校企协同实践机制

近年来我院先后同重庆中软国际、达内教育集团、成都国信安、成都知了汇智、千峰教育等行业著名企业签署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共建了达内英才天翼班、国信安工程实践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校内教学资源、实验环境和实训平台,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余项。校企协同组织实施了实习实训、综合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与华为公司签署协议共建华ICT学院,开展了师资培训、实习实训、课程植入、专业共建、认证培训等协同育人项目。

.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软件工程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特点。专业综合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校企协同育人,基于企业真实脱敏项目案例实战,实现传统的以为中心向面向工程教育为中心的转变,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分层递进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软件工程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场景式模拟训练,注重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了解先进的软IT项目管理流程及软件开发工作规范,体验IT项目中的各个角色,提前找到适合未来工作的定位方向.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见表1,课程综合实践能力评定方法见表2






综合实践基于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协同开发平台,该平台与《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过程及质量控制》、《CMMI》等相关课程中的实践内容相结合,以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和工作方法对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的、工程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该平台具有项目管理、项目流程设置、项目流程训练、代码管理、团队协同开发环境Git/SVN)等功能模块,使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全面认识和实践软件项目在工程化开发中的每一个过程,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工程经验的积累,从而使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工程化素质。

综合实践采用企业实训讲师+班主任(高校教师)的双导师制管理模式.学生通过云端项目管理流程及工具深入认识和体验企业级项目开发流程,包括从概念设计、需求分析、迭代开发、系统测试、版本发布的一系列敏捷项目开发过程。从课后经验总结和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总体上都认为本次实训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技能,了解了企业级项目管理流程和软件开发工作规范,增强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激发了团队合作精神,对职业素质提高和职业规划很有帮助。 结语

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专业实践是工程教育的重要载体,创新性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在分析新工科协同育人理念的基础上,紧抓工程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综合工程素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出基于校企协同的育人新模式。以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软件工程综合实践为例,将企业的项目管理协同开发平台及平台所配备的所有企业级项目资源引入教学中,企业讲师和高校教师协同进行实践教学的实施与评价。在项目实训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强调引入企业的先进工作理念及流程,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小梅,李芳芳,黄钰,徐勋光.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2+1”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J].算机教育,2019(11):49-53.

[2]王进科.面向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校企联合实训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0-21.

[3]吴爱华,杨秋波,郝杰.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2019(01):1-7+61.

[4]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5]王春东,朱百禄,莫秀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J].教育,2019,9(5):519-523.

[6]张玲,何伟,林英撑,.新工科建设和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2020(03):27-30.

[7]郑豪.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9(04):168-170+183. [8]崔浩.计算机类专业协同育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及评价[J].教育教学论,2018(13):225-226.

[9]朱大勇,张新丽,李树全.软件工程综合性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160-16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d64898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