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统编版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教材。教材对于小古文篇幅的增加以及对于小学生阶段小古文学习任务的调整,将小古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新版教材的更新,小学语文的小古文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研究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统编版 小学语文 小古文 教学策略 引言 小古文这个概念,最初由李振村先生提出: “这个‘小’字,首先表现为篇幅的‘小’,比如一些小故事、一些名篇中的小片段。其次表现为 内 容 的‘小’,浅近、易懂,有小孩子的趣味,比如古代寓言、典故、传说,甚至笑话……再次是语言的‘小’,上古时期的诸子言论,近代的一些半文言作品,民国时期的国文教材等,大多语言质朴、句式简洁、生僻字少,适合小学生阅读。”[1]简言之,小古文指的是篇幅短小,浅近、易懂、有趣的文言文。小学阶段课本中古文的选用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次改革尝试。古文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香色俱全,文字总是质朴中又带着经典和高雅。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们语文水平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加强。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因此,小古文教学的研究在新课标下的意义重大。 一、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小古文教学现状 1.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应用,小古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中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小古文教学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和难度相应增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材《语文》统编版结合“十三五”纲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课文中,共计选用了124篇古诗文,而当中的小古文达14篇、古典名著3篇,在人教版的基础上新增达55篇,古文的教学任务量得到提升。同时,文言文学习由原来的小学五年级调整到小学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古文的年龄变小了,小古文教学的任务难度增加了;其次,教师的小古文教学模式古板老套。教师对于小古文的教学,仍然沿用高年级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读和讲为主,没有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2.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对于古文学习的意义 对学生热爱语文乃至古文的情感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旨在让小学生体会文言文的优美的同时关注小学生对于古文的兴趣和学习的提高。古文是现代语文的发源地,古文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韵美。古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小学生的美感,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升。 可见,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同学们的业余爱好阅读,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对于小古文的教学直接影响小学各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爱好和学习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小古文教学策略 古文的学习,渗透在学生学习阶段的每一个学期,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文字、语境都会随着社会而变迁,文言文的词义大多也因为年代久远等原因出现改变。小学生对于文字的学习更是处于萌芽阶段,很难做到对文言文的透彻理解。因而,教师的教学,在小学生学习小古文阶段中重要性更为凸显。为更好的的激发小学生对于小古文的学习劲头,我给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课前预习引起学生对古文的好奇心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课堂设计的重点,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萌芽阶段,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尚且不足,同时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多以好奇为首要因素之一。同时,小古文的文字比较简略,古文字词义与现代汉语存在些许不同。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古文的结构特点往往不太能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因而,在小古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让小古文吸引小学生的心神。 预习,对于提高小学生对于小古文的认知和兴趣度的培养上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同时,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小学生的预习主要在于了解接下来所学课程的一些基础的、人物性的或故事性的知识。 例如,我们在讲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司马光》一文时,可在正式上课前的一周内,布置课后作业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采取询问家长或同学间互相讲对应故事的形式,先去了解课上所要讲解的人物司马光,了解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包括人物简介、人物逸闻轶事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产生对司马光这个人物的兴趣,让学生们将所了解到的所有信息全都写在本子上。 2、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古文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做好古文的通读与精读,吃透文章。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设计多互动、多“娱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古文,结合插图引入学生的讨论,进而听取学生有关插图的小故事讲解,结合小故事读小古文,在逐字逐句去讲解通篇文章,并多让学生们进行读文和解字。教师带着孩子读古文,以老师带读加学生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古文的同时,体会小古文地韵美,进而达到小古文的课堂讲解目的。 以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司马光》一文为例:以教材课文页面的插图为上课的引子,开展看图讲故事,让学生们举手讲解自己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故事,并表扬发言和同样收集到故事的同学。总结同学们的故事,若学生们的故事中没有司马光砸缸,老师应该在总结故事之后和学生们说“同学们讲的故事都很棒,有没有兴趣听听老师收集的故事呢?”进而引出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通过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将同学们的思绪引入该古文中,然后让学生们自主结合文章后面的注解以及刚刚的故事尝试着将古文进行翻译和理解。教师在学生做完注解之后,鼓励和表扬学生们,并对学生们理解不准确或是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之后,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该小古文的朗读,做到字词的发音正确和标准。随后由学生单独或者分组进行朗读,点评学生们的朗读情况,做到学生们对司马光一文做到能读、能懂。 3、做好课文总结和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古文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因此,小古文的课堂教学只帮助学生们知道古文的读法和词义的辨析是不够的的,更应该帮助学生们知道古文的美、以及尝试写出古文的质朴美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读写是一体的。对古文的朗读和理解也时同学们对写作水平的一种锻炼方式。教师们在讲解完古文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以相应的故事或者素材进行古文的模拟写作或者将古文改写成现代文章,让学生们在学中有写,促进学生们的能力提升。 例如,《司马光》一文,老师们可以结合文章之后的三个问题,向同学们提出一些疑问或者互动,同时让同学们将小古文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写成一篇小作文,可以添加学生们自己认为应该加入的情景或话语,让这个故事更加的精彩有趣,并且让同学们互相之间讲解自己改写的小故事,回家再朗读给父母听。 三、结语 小学语文中的小古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尤为突出,教学过程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教师们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更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小学阶段小古文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谨以此文通过两大方面简单阐述教学策略的个人观点,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1]曹淑梅,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其突破[J].基础教育论坛,2015(27) [2]颜廷安,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例谈[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2):22—23 [3]李桂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M]汉字文化,2017(21):36—3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b75ab6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