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天空,被越来越高的楼厦分割成不规则的碎片。月色依旧如水,只不过这水仿佛快要断流般地流淌得那么艰涩。至于星光,就算是在没有月亮的,最晴朗的夏夜里,也要拿着放大镜才能找到那么三两颗。这样的夜里,执一柄画了几笔疏淡虫草的团扇,着一件轻轻薄薄的绸衫,且到周庄走一遭吧。 沿一湾汩汩流动的河水,慢慢地往前走。水面不宽,仿佛一跃可过,两岸绿柳垂荫。两岸的人家,后窗对着河水,推开木窗,便看见了映在水里的月色星光。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一户人家,都仿佛将满天的星辰拥入了自己的怀里,洒在了自家的后院。 夜是静得很了,白日喧闹的市声,如织的游人,这时都消失了。家家户户都关门落锁,一家人聚在灯下,吃饭喝茶,谈论白天见到的趣事,盘点一日的收入。孩子们守在电视机前,好奇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偶尔看到自己的家乡在电视里出现,便兴奋地叫起来——呀!这是我家,这是隔壁囡囡家!大人们听到了,也许会投过去漠然的一眼,便继续低低地商量着明天、后天要做的事情去了。旧暗发黑的门楣,走上去会咯吱作响的木楼梯,在外乡人看来是那么地新奇,富于水乡风情,本地人看来,却远远及不上外面洋房的舒适。他们今天住在这里,心里想的是要努力地赚够钱,好让自己的下一辈,去上海去北京,住进明亮宽敞的高楼大厦里。 人心就是这样,隔院的风景最美丽,别处的生活最令人向往。 于是便想象自己是一个没有年代的人,乘一条不知何朝何代的船,漫游在已经九百多年历史的周庄里。 小船咿咿哑哑地摇着,从两岸人家的窗子下面摇过。船过贞丰桥,某处酒楼里传来慷慨的歌声。透过格子木窗看进去,几名男子正在那里饮酒赋诗。临窗男子也许姓柳,长身玉立,风神隽秀,融入水色星光的眼波会令所有妙龄女子心乱。可他的心却不在这里。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叫做柳亚子的男子后来会载入史册,而这幢原本叫做德记的酒店也会因为他与其他三人在这里写下的《迷楼集》而改名为“迷楼”。 离开迷楼,继续沿河行去。与河水平行的一条街叫做贞丰街。白天里忙碌的铁铺、锁铺、布店都已经关门了,偶尔可以看到几点从某扇没有关紧的大门里泄出来的灯光,听到几声纺纱织布的机杼声。门内的女子不知是否也如《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般既有着“精妙世无双”的容貌,又有着“三日断五匹”的能巧?在周庄九百多年的历史里,又曾有过多少秀巧的女子,在日复一日的劳作里苍老了她们如花的容颜,湮灭了她们如水的情怀? 小船不语,河水不语,就连白日里喧闹地叫着“知了知了”的蝉儿也禁了声。沈厅张厅,古琴后花园,大户人家的女眷,虽然可以慵懒地赏花弹琴,可在男人们的意志主宰了一切的时代里,她们的寂寞无奈,与小户人家的女子,并没有什么两样。就连千里迢迢地赶过来,坐在临河的茶楼上喝茶的三毛,和她们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寂寞自古相通。天边的残月,河里的星光,几千年几万年地诉说着的,都是同样一个寂寞的主题。就连白日里的热闹嘈杂,也似乎是为了衬托出夜里周庄那无边的寂寞。 仿佛是为了证明周庄的不寂寞似的,前面有一只木船划过来了,船上有人拉着二胡,唱着四季歌。婉转的曲调,柔和的嗓音,将周庄的秀丽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弃船登岸,迤迤逦逦地行过双桥。夜更深了,隐隐约约地,可以听到从全福讲寺里传来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声。是不是宋朝时候的香火并不要紧,池里的几朵睡莲,池畔的一带垂柳, 仿佛都在告诉你,纷纷扰扰的世事里,聚散离合都是缘。 既是如此,虽然仍在恋恋于周庄的美丽,也还是走吧!提着纸灯笼,穿过窄到无法容两人并行的长达百米的弄堂,便到了外面宽敞的大道上。深深地吸一口气,抬头看看如洗的星空,会发现天地陡然间空旷了许多似的。高天阔地,心情自然也随之豁达了很多。怀一份留恋不舍,回到拥挤的城市里,学会将车水马龙看成小桥流水,将鳞次栉比的高楼看成河畔人家。周庄,便永远留在你的心里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5bbb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