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时间:2023-05-06 00:0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望洞庭》教案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设计理念】

1、让学生迁移学诗的方法

2、领略诗人从不同角度写洞庭的山水的美。 3、激发诵读经典兴趣,引导学生积累绝妙佳句。 【教学目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通过品读,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背诵《望洞庭》

【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2、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 应该怎样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 !一起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眼睛”叫诗眼。

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1)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符合诗意即可,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让学生练习读互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 4)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 背诵古诗。

五、作业:默写《望洞庭》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c1f234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