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回归生活世界——评《美术教学法》

时间:2022-06-06 21:59: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术回归生活世界——评《美术教学法》

作者:李婕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2020年第1



李婕

美术是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人们认识社会、再现社会的重要方式。用美术的综合观念认识生活,将生活中的美引入课堂,可以打破美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美。由李东风撰写的《美术教学法》(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1月出版)延续了作者在艺术课程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10月出版)一书中的探索,着重关注美术教学法的研究。该书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具有独特性、互动性和生成性。作为一本综合性美术教学法研究著作,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前五章为基础理论研究部分,作者系统梳理了美术教学法的学科属性、美术教学过程、美术课堂教学原则及课堂学习内容、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策略等内容。后六章为实际操作指导部分,包括练习教学法、讲述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六种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一般过程、应用指导、案例分析和优劣评述等。该书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主要表达了如下四个观点。

第一,应该尊重学生的生理发展。美术活动受到人类视知觉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视觉感知和表达的生理特征。一个美术形象的产生不仅是视知觉的产物,同时又是大脑再现行为的结果,这一结果受到实施主体年龄阶段、心智特征、生活环境等的影响。儿童最初只能凭借简化的直觉或创造来再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儿童绘画看不到表现对象的层次细节和空间关系的远近与大小,只能再现物象最基本、最表面的特征。例如,对父母的认识,仅仅体现在对男、女外在形象、颜色的区别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他们的视觉理解力逐渐提高,能识别和再现那些更为复杂的物象,并可以借助丰富的媒介手段表现更全面、深刻的世界。这一过程的达成与儿童个人生理和情感的成长分不开,教师应该尊重这一客观发展过程。

第二,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综合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美术不可避免会与其他学科领域发生关联。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间相近的内容、原理、方法等要素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消除知识之间的界限,对知识生成整体、综合的印象。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与画,看似没有关系,但优秀的诗人和画家却能打破这种壁垒,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将跨学科的知识引入美术课堂,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领域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美术课堂应该与生活相结合。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美术知识或者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对真善美的启蒙和日常生活中人文文化的全面认识。在信息社会,跨媒介传播的知识成为现代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生活经验的立场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使课堂内容贴近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领悟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追求生活的艺术,并上升到对学生综合协调意识的培养。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来自身边的美的事物,如一朵花、一片落叶、美丽的学校等。通过对这些触手能及的事物的美的感受去表现、创作、分享美,挖掘和发展学生的美术潜能,激发学生追求美术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去了解美术的情感世界、文化背景及社会意义,促进他们对自我、社会、多元文化进行整体性思考。

第四,美术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双主体”的互动关系。美术所囊括的形态是多样的,不同的美术形态和知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授方法。由不同知识点建构起来的课堂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f42416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