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人教版初中语文课件:《石壕吏》

副标题:人教版初中语文课件:《石壕吏》

时间:2021-12-07 12:30:0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件篇一:《石壕吏》

  知识目标

  1.反复朗读,同时在梳理完读音后注重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积累.

  2.通过翻译感知主要内容,并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

  1.熟读成诵。

  2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鉴于学生文言功底薄弱,加之对文言文的排斥,所以还是以文言基础为准。布置以下预习作业:

  1.查询作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收集作者的故事,明白此诗的背景来历。

  2.梳理字音,自行对照标注进行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字词翻译。
3.汇成连贯的句子翻译。(不会翻译的或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标注)

  提前背诵。

  4.全班分为两大组,根据本课内容自行准备一个短剧。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教学过程:

  作者导入

  1.让学生讲述与杜甫有关的小故事(慢则一则,快则两则)。

  2.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学过的杜甫的作品有哪些。

  3.让学生简单介绍杜甫(提示:尤其要有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及作品背景来历

  教师补充明确: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整体感知

  1.听朗读,梳理字音及节奏,之后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后用幻灯片明确。(在本课最后还要进行朗读提升: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学生看课文注解,理解全文大意,整体感知。教师出示重点文言词汇进行提问并最后明确于幻灯片。

  3.教师提问

  (1)《石壕吏》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它讲的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唐朝穷兵黩武,为补充兵力以平定安史之乱,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2)《石壕吏》作为叙述诗,其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分别是什么?抢答形式进行。

  (3)根据内容如何进行分段。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分析如此分段的原因,对所有课文分段的技巧进行

  分析诗歌

  第(1)段

  征兵作战一般都要健壮的青年,然而一句“老翁逾墙走”却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教师均予以肯定,并提示学生一定要联想。最后教师明确于多媒体。

  第(2)段

  1.对于征兵一事,老妪的哭诉有哪些?这些哭诉内容又说明了或是反应了什么?请同学们在回答相应诗句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2.面对老妪的哭诉,官吏有什么反应?在对话中,酷吏和老妪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明确。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件篇二:《石壕吏》

  目标

  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重点

  在寻读战乱之苦的同时,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教学

  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情感

  目标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坎坷,因此他的诗广泛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2、背景解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紧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老师板书:石壕吏

  3、检查生字词。

  壕()、逾()邺、城戍()()、老妪()、幽咽()

  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逾墙走:

  (2)一何:

  (3)邺城戍:

  (4)长已矣:

  (5)老妪:

  (6)犹得:

  (7)幽咽:

  学生展示,老师强调。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合作,根据提示,疏通大意。完成连线题,小组展示。

  3、学生整理诗句大意,并齐读。

  4、分析诗歌内容,感知诗歌主题。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老妇人和官吏。

  (3)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明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明确: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5)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明确:有吏夜捉人。

  5、出示一组填空题,引导学生归纳诗作主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件:《石壕吏》.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wP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