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电子版-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

副标题: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

时间:2024-09-18 19:4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品读法

  ★情感与态度: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知引新,营造氛围)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

  (学生发言)

  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ppt陆游生平和作品)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

  2.放录音朗读,学生模仿朗读。

  3.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

  四、品读词句,理解情感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理解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的悲愤之情:

  1.播放词的录音朗读,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交流听后的感受。

  明确:“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交流中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可以是悲伤、郁闷、无奈等等,不强求统一)

  2.同学散读并思考:这种浓郁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

  (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关键字词的意思。)

  明确: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要注意):

  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

  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

  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说一说其中的情感。(可根据学生的感知程度,教师提醒学生可联系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书后的注释,尤其是典故的理解,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

  明确:“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3.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体会大家先前圈划的词句“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

  明确: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4.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整首词,再次体会爱国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

  五、联想迁移、拓展思维

  1.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

  明确: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

  2.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

  六、课后作业、学习反馈

  1.背诵全词;并积累重点实词。

  2.用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词,可适当地加入环境、心理活动、神情、动作等描写,但力求意境、思想和原词保持一致。

  3.自选题:

  (1)根据词的意境,自己再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

  (2)根据对词的理解,为词找到相符的名家画作,也可以自己为词作画。

  

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词句含义,品味词的意境。

  ★学习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诉衷情》,词牌名。后人更名为《桃花水》《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33字,5仄韵,6平韵。双调正体44字,上片5句3平韵,下片6句3平韵。

  二、整体感知

  1、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一生作品丰富,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一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

  2、选自《陆游集》,这首词为作者宋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家居所作。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忧民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有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3、学习生字:

  戍.(shù)鬓.先秋(bì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两句回忆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战场的勃勃英姿。“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出自己报效朝廷,收复失地的壮志。一个“觅”字显出了作者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是作者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中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眼前,“关河”已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被尘土所封,满眼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上片,回忆早年对敌战斗的情景,并和眼前的现实生活作比较,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由慷慨化为悲凉。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的被迫退隐,流露出对统治集团的不满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作者血与泪的凝聚,是作者昂扬的爱国热情。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的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

  明确: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来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回顾词人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而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迈体衰,反映了词人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世事的愁苦心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诉衷情

  上片——回首当年、着眼现实。下片——年老体衰、壮志难酬。

  ————杀敌报国雄心壮,年老体衰空自叹。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3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