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三篇

副标题: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三篇

时间:2024-10-01 05:2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通过学习,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了解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情况,设想一下他会怎么办,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能让别人听明白。

  2.遇到困难时,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听说能力,能听明白同学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三言两语说图意

  1.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认真观察,想一想图上小男孩遇上了什么事。

  2.以评促说,说清图意。

  3.揭示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说图意,练习说话,以生生评说为途径,达到把话说清楚,让人听明白,从而以此为凭借,引出话题。]

  二、各抒已见议办法

  1.小组讨论小男孩该怎么办,互说互评谁说得好,谁想的办法好。划指标

  2.小组汇报交流,以评促说,评一评是否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设计意图:在说中,练习把话说清楚,让人听明白,通过自评,生评、师评,促进学生说话和倾听能力的发展。]

  3.小组讨论:哪一种办法比较合适?为什么?说说评评。

  4.学生汇报交流,各抒已见,互相评议,引发争论。

  [设计意图:再进一步有机地引出话题,让学生互相评议,引发争论,训练说,以及随机互答的能力。]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为图上的小男孩想办法这个话题引开,让学生在小组充分地说评,在班上互相评议、争论,激发兴趣,引发参与互动交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访话题

  1.话题:假如你遇到像小男孩这样类似的情况?你该怎么办?

  2.模拟记者采访。

  (1)教师示范当记者采访,评价。

  (2)学生轮流当记者采访,互评。

  (3)学生上台模拟采访,评价。

  3.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记者采访”的情境,进一步引发学生参与互动交际的趣味感,有机展开话题,让学生在采访中互动说话,互动评价,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锻炼把意思说清楚,让人听明白及随机应答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拓展延伸想开去

  在生活中,除了遇到类似困难外,假如你遇到比这更大的困难,你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想一想,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五、总结

  


【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篇三】


  教材简析

  《车的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一类——各种车辆,大致了解它们的功用,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文明乘车的教育

  学生分析

  这些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他们对车并不陌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车非常感兴趣,平时还积累了许多关于车的资料和信息,全班48名学生,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而且,他们在幼儿时期就通过“看图识字识物”认识了一些相关汉字。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发展规律,也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共同进步。根据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又恰逢西安市教委、团市委、少工委、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此活动的目的就是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针对目前交通意识淡薄的情况,让学生收集各类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同时与当地交警取得联系,让学生给市民写一份“倡议书”,使他们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认识19个生字;并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识字的兴趣和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车辆,熟悉他们的用途和特点。

  3.通过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文明乘车教育

  教学流程

  一、导课激趣。

  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到外面去看一看。

  (老师放几种录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谜语,全班交流。如:“无事我常住医院,等事来了跑在先,来回奔波为救人,救死扶伤为病人。”)

  【猜谜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大致了解车的功用。】

  二、授课。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你能说说这些车的名称吗?再说说它们的形状和用途。

  2.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说一说知道的信息,再相互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在此只是作为促进者和合作者。】

  3.教师随机出示标有车名的图片,让学生认读。

  4.师:走在外面的世界中,留心看,我们不仅能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还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事物,认识许多字呢。

  【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世界中。】

  5.师:说说你在各种车辆、交通标志和站牌上都认识了哪些字。教师出示“红绿灯、人行横道、站牌”的图和词语,让学生认读。问学生:“从这些交通标志上你们懂得了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更主要的是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小公民”。】

  6.(演示课件)冬冬教写字:

  冬冬:同学们,你们认识下面这些字吗?

  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各小组讨论识字的好方法。)

  7.小结:表扬学生们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而且经过经验的交流,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的精神,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们不用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

  【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综合活动。

  1.(演示课件)我是小小交通警:

  (1)出示儿歌,读一读。

  (2)交警叔叔的话。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培养交通意识,尤其重视的是对学生文明习惯的熏陶。】

  2.表演乘坐公共汽车。

  正式表演前应先设置几个情境,来自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特点。如:上车时,下车时,家长没有给自己买票时,踩着别人时,遇到应该帮助的人等情况。学生可分小组进行排练,重在全班参与。在表演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会使用文明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对表演认真,有创意的组要及时表扬,充分肯定,提倡学生们自我评价,通过表演和评价,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情境。开拓宽广的语文天地,把语文教学的外延看作是生活的外延,而不是仅仅学书上的东西,做到语文教学直接和生活相联系。在此过程中,还向学生渗透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的问题,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

  四、“我来设计一部车”。

  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了解一些日新月异的车辆,如太阳能汽车等,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大胆“创造”,讲一讲自己设计的新型车,激发学生从小搞发明创造的欲望,并从中懂得:作为交通工具的车,是为人类服务的。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五、总结。

  师:谈一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由居高临下地传授知识向平等融洽地相互合作转变。】

  课后总结

  本节课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重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众所周知,学生不是一只等人喂的鸭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在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学习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乃至各科教学都应做到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本节课体现了教师是“促进者”而非“带领者”。在整节课中,我的活动虽不很多,但并不清闲,我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自己去实验、观察、研究、探讨,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V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