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十一年原文及翻译|左传:《僖公十一年》原文译文

副标题:左传:《僖公十一年》原文译文

时间:2022-02-25 03:26: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左传:《僖公十一年》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传】十一年春,晋侯使以ぶ郑之乱来告。


  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


  【译文】


  十一年春季,晋惠公派遣使者报告邳郑发动的叛乱。


  周襄王派遣召武公、内史过以荣宠赐给晋惠公。晋惠公接受瑞玉的时候精神不振作。内史过回去,向周襄王报告说:“晋侯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吧!天子以荣宠赐给他,他反而懒散地接受瑞玉,这就是先自暴自弃了,他还会有什么继承人?礼,是国家的躯干;敬,是载礼的车箱。不恭敬,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上下就昏乱,如何能长久?”夏季,扬、拒、泉、皋和伊洛的戎人一起进攻京城,进了王城,烧了东门,这是王子带召引来的。


  秦军、晋军攻打戎军来救援周朝。秋季,晋惠公让戎人和周襄王讲和。


  黄国人不向楚国进贡品。冬季,楚国人进攻黄国。


  扩展阅读:《左传》名言


  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


  释义: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因为立场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心里的想法和目标就不会相同。


  二,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释义:国家在兴盛的时候,国君把人民当做伤员一般的关爱,这是他的洪福;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国君把百姓的生命当作草芥,这就为他埋下了祸根。


  三,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释义: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好像天底下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一样。


  四,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释义: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就不容易出现过错。


  五,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庄公二十年》


  释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灾祸马上就要临头了,还盲目乐观,不知道引起警惕和提前预防,那么灾难就很难避免了。


  六,吃一堑,长一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释义:人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能得到迅速的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经历的磨难、坎坷越多,人生经验就越丰富,心智成熟的也就越快。


  七,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左传.隐公四年》


  释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离开与别人的互助合作,如果弄到众叛亲离的地步,那这个人也就无法挽救了。


  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释义:一篇毫无文采、没有内涵的文章,别人看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肯定就不会长久流传下去了。


  九,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释义: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失去嘴唇的保护,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依存。


  十,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这是宋国和楚国讲和时候的盟誓:你不欺骗我,我也不欺骗你。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彼此之间真诚合作,互相信任,还用签订一纸盟约吗?


左传:《僖公十一年》原文译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D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