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窃读经历,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重点句子分析及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与“读书”有关的成语你知道多少 预设: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圆木警枕等等 二、学习目标 1、理清窃读经历,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解题 过渡语:有位小姑年和我们年龄相仿,酷爱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她用独特的方式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乐趣,实现了自己的读书梦。今天她想和我们分享这份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窃读记》 师追问:谁知道“窃”什么意思 大屏出示:窃:qiè①偷:行窃 ②偷偷地:窃笑 窃听 窃窃私语 ③谦指自己(意见):窃谓 师追问:“文中的窃读”该怎样理解 明确 :窃读,偷偷地读,也就是只读不买。 记:以记叙为主的散文 四、明线索 题为窃读,那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窃读 五、了解窃读经历 过渡语:请同学们依据题目和本文的线索说说这篇散文你最想学到什么 默读是同学们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请大家默读全文,自主学习,了解窃读经历 思考:文章主要记叙了“我”几次窃读经历试分别加以概括。(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 自学反馈: (1)因“窃读”而被店老板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2)得到店员关心帮助,读完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六、勾画窃读技巧 过渡语:请大家再次默读,看看两次窃读经历中间记叙了什么并勾画窃读技巧,明确“我” 为什么要窃读怎样窃读 预设: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4、 5、…… 师:这些内容插在作者两次窃读经历中间,——被称为“插叙”(同学们,学文是以为了写文。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大胆尝试。) 七、批注窃读感受 过渡语:有人说林海音总是用细致、幽默、委婉的笔调来书写心中所想,特别是其语言的运用极具创新性和典范性。请大家第三次默读课文,品读描写细节,批注窃读感受 1、自读批注(从修辞,描写,关键词的角度去加批注) 2、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有读,有赏,可一人读,可两人、三人、四人读,有人赏析,有人补充。组与组之间、全班之间互相评价。) 例如: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儿不知最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预设:这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写“我”回顾昨天读书的内容而带来的不安牵挂,突出“我”迫切看到那本书的心情。 (同学们先汇报两组) 追问:窃读的感受真够复杂,文中哪一句话能最精准的概括出窃读的滋味 4、重点句: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请同桌再次讨论,想一想“快乐”“惧怕”分别表现在还有什么滋味 “我”感到“快乐”的是; 感到“惧怕”的是 。 预设:快乐指阅读的满足,所以快乐,就像饿狼吃东西一样的快乐; 惧怕,因为是窃读,所以怕被发现,怕失去现在阅读的乐趣. (矛盾的心情、对比的手法) 作者把“窃读”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作对比:书店老板的冷漠指责、无情拒绝和店员的热心关照、默默支持。 过渡语:是啊,窃读的经历有一点点惧怕,更多的是收获知识的快乐;有时会感到饥肠辘辘的煎熬,但更多时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最让作者心灵慰藉的是读书经历中“爱”的滋养。 (学生分组说,其余补充) 5、重点理解:(对比) 老师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 “我”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是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学生说,学生评,看谁的理解更准确) 6、回应课题: “窃读记”中的“窃”好在哪里换成“偷读记”“读书记”好不好 明确: “窃”是“偷偷地”,本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两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形象。 八、积累读书名言,试写座右铭 1、学生说名言:你能说说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吗 2、学生写名言:你囊写一则读书名言,激励自我吗 3、学生贴名言:随机张贴 结语:同学们,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共勉:走遍天下书为侣,愿浓浓书香永远飘荡在你我的诗意人生! 九、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不少于五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cc0b07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