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和《登幽州台歌》思想艺术的比较

时间:2022-05-01 16:07: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生际遇造就名篇

-------比较柳宗元诗《江雪》和陈子昂诗《登幽州台歌》

横纵坐标确定一个点,人就是这样一个点行走在这个世界,他们生活在一定的时空,而谁都是无法超越时空的范畴,当然这是在时光机机还没有被发明之前。诗人的眼是探索艺术的,诗人的心是敏感的,诗人的情感是与世界万物相勾连的,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更能容易地在他的内心产生难以磨灭的烙印,进而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

柳宗元和陈子昂都不是文字匠人。艺术总是青睐有复杂人生境遇的人。关于文字的艺术性表达更加含蓄,像是面前掩着一道门帘,隐隐透着光,一旦掀开平静的帘子一角,蕴藏强大的气场抢出来,情感和意境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这是文字匠人难以达到的。

因为相近,因为差异,才有比较。柳宗元的《江雪》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柳、陈人生际遇十分相似,又在大体相同的情境下书下自己的愤和悲。《江雪》展开的是横向空间的寂寥空旷,《登幽州台歌》则是纵向时间中的无奈。



性格与境界:思想艺术的比较

诗有各式各样的亮点,而这两首诗最大的亮点是在于它们的思想艺术,有相同,也有高下之分。在相同点这方面。首先,诗人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体现在诗歌上,他们都从大视角着眼,从宏大的时空入手。《江雪》中的“千山”“万径”言空间之广,《登幽州台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道尽历史,臆断未来。一个人的文章是能够反映他的境界的,可以看得出,两人的视界都是包含天地的,思想上具有很高的觉悟,这是保证他们能写下这样具有气势磅礴句子的思想前提。

孤高的性格、强烈的自尊、对现实的不满造就了独钓的老翁,造就了在天地间流泪的诗人。外界的大衬托的个体的性格,诗的落脚点都是个人。一个人的死亡是个悲剧,千万人






的死亡只是个数字,由个体的故事或者情感是最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在《江雪》的画面中,大段的留白是表现环境的恶劣寂寥,更是为了突出江心孤舟上的老翁。《登幽州台歌》历史的前后,是为了体现现实的残酷。为什么要“独”钓?因为与世俗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为什么要呛然而泪下,是因为在当时受到现实的挫折,两位诗人都是愤懑的。

两首诗思想境界也有高下之处。

《江雪》中的老翁是柳宗元自己,在“鸟飞绝”“人踪灭”的时候,环境恶劣,社会是这么一番摸样,他偏要一个人孤舟去钓鱼,带着一股倔强和孤高,独守孤舟,这时的小小的“孤舟”其实是他的自尊。孤高只是他自身的孤高,带着个体的局限性。文人的失落多半如此,也显现出柳性格中的软弱,即是容易受伤的自尊。

《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泪下不仅仅是个人的失意和愤慨,更是念在前方的战士,念整个部队的不和谐,念国家的前途,念历史的悲剧再现,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因而,由此来看,陈子昂的境界更胜一筹。这可能与其常年随军的缘故,兼顾着着军人的坚强和文人的情怀。

从表达感情的方式,也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柳宗元借老翁这个人物来完成自己的诗,他藏在老翁之后,对外界做出抗拒的姿态,思想更为细腻;陈子昂是直接站在诗中的幽州台上跟天地对话,更加开放,似乎像是让天地万物给自己的境遇给一个回答。柳宗元已经妥协了,因而标榜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陈子昂这时虽然无可奈何,但是还没有妥协,心中的不满要发泄、他还想回去救军队,继续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现实不能满足他时,他只有言前后无明君,乃至流泪。

因而可以看出,《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思想上的相同是因为诗人的抱复相仿、诗人的境遇类似。而两首诗的思想上的不同,则是因为诗人性格上的差异。

诗歌写法和风格的比较






《江雪》诗和《登幽州台歌》都是先大后小,前者先写千山万径、然后将镜头拉回到江心的蓑笠翁,后者先写前后历史,后写在幽州台的感叹。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将诗人的不满和情感体现的更加鲜明和突出。

但是柳宗元的诗更加具有画面感和艺术美,陈子昂的诗情感更加丰沛。《江雪》中,人的眼已经巡过了千万座山,没有发现一只鸟;诗人的心已经穿过千万的小径,大雪中,竟无人,老翁,你本该在温暖的炕上喝着丰年酿成的热酒,却在着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寻一份心境。“千山”“万径”“绝”“灭”都带夸张,“孤舟”“独钓”在强烈的对比下,孤舟中的渺小的身影忽然变得明显起来,虽然看不清面容,但是却能感受到他的脊背。柳诗的画面感是非常强的,运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显得艺术感十足,许多画家特别喜欢画这首诗,创作也难度并不大。

《登幽州台歌》显得直白的多,前文中也提到,这是诗人的性格决定的。前后无名君,在封建社会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想必也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诗人想说便说了。文章直接抒发情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陈子昂在台上,联想起万物生灵,超越时空,直接抒怀,因而他的感情也显得宏大壮阔,由小小的个体迸发出如此强烈的情感,后来读者都能够与之共鸣,诗从而也成千古名句。

柳宗元和陈子昂都具有双重身份,士人跟诗人成功融合在了一起。身为士人时遭受的不平和愤懑,用诗人的身份来表达,造就了他们的这两首名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62743110a6f524ccbf85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