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 型 6、最后的姿势 新 授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水重难平 点 点 识 理 运 记 解 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 √ √ √ 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教学目标 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 √ √ √ 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的目标: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 √ 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突破重点、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设想 教学媒体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课前互动:同学们:在(金钱、亲人、生命)中,如果让你舍去一样,你会选什么?为什么这样选?让学生谈谈感想。(课前在学生心中埋下正确取舍的价值观)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出示:08年汶川地震的废墟图片,描述: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让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生接)(板书课题) 1 学 生 活 动 思考回答 看 图 齐 说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这个义无反顾的人是——谭千秋(板书)(生说)谭老师定格在我们眼中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板书) 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一最后的姿势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铸就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的无比敬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吧。 (1)、出示第二自然段:天空阴沉沉的。 ①六个字单独成为一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指名读这一段,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能说说理由吗? 小结:阴沉沉的天空既是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那特定场景中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这里环境描写巧妙地为下文作了铺垫。 (2)、请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再读一读。 4、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读读第4~7自然 段,找找哪些句子显示出了灾难的可怕。边读边划出相关句子,并写写自己的感想。 (1)指名汇报,逐句引导。 ①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灾难突如其来,情况危急。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②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 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从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 2 齐 说 自由读文 勾 画 汇报交流 阅读思考 朗 读 思考回答 读一读 阅读勾画 汇 报 思考体会 思考回答 烘托作用。) ③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 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烘托气氛、做铺垫)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品读言行,感悟大爱。 师:大难来临,生死之际,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谭老师是怎样守护学生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4——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词句。 1、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课件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 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1)、抓住“快”字体会。 (2)、学生说说表示“快”的词语,(如:迅雷不及掩耳 之势、风驰电掣、疾如闪电等。) 2、谭老师为什么要大家这样快?请你再读读这一段话, 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那是因为地震来临了,楼房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如果不快,就要被埋了) 3、在这楼房随时会倒塌的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谭老师又是怎样做的?(组织学生快速撤离)——这是谭老师临危不乱的快! 4、泛红 “大家快跑”,你从这短短四个字中,又读出了什么呢?老师建议大家联系这个句子“来不及多想”好好体会。 (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想到的只有学生的安危,想到的只是“大家快跑”。)——这是谭老师关爱学生的快啊! 3 朗读体会 默读勾画 汇报交流 说一说 阅读思考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2)、学生回答时随即指导朗读。朗读体会:这几处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74a88b19e8b8f67d1cb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