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安排了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其中《最后的姿势》主要讲述的是谭千秋老师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千秋老师的敬意,每每读来,热泪盈眶。谭千秋老师那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品质深深感染着每个人。也更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主要内容,直入中心 1、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这位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的姿势。(生齐读课题)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生回答,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师:句中的他指得是谁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回答)投影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齐读。(板书:爱与责任) 二、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这样一位用生命诠释师德灵魂的人,张开双臂这一最后的姿势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的无比景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请同学样拿出笔默读课文4——7节,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句子,并作批注。 1、生默读课文,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师:请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感受。 学生交流: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3)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3、学生回答时随即指导朗读。 4、师: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4——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并认真做批注。 A 投影呈现第四节内容,学生读句。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 加红点两个“快”字。 ▲学生说说表示“快”的词语,(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驰电掣、疾如闪电等。) ▲谭老师为什么要大家要这样快?请你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一定会有所发现的。 (那是因为地震来临了,楼房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如果不快,就要被埋了)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情形是万分危急?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份生死攸关读出来吗? ——原来这是与全体学生生死攸关的快啊! ▲在这楼房随时会倒塌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你会怎样做?(„„)谭老师是怎样做的?(组织学生快速撤离)——这是谭老师临危不乱的快! ▲泛红“大家”,“大家快跑”,你从这短短四个字中,又读出了什么呢?老师建议大家联系这个句子“来不及多想”好好想一想。 (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想到的只有学生的安危,想到的只是“大家快跑”。)——这是谭老师关爱学生的快啊! B 但即便就是这样的快,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此时的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 投影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5、同学们细细的读一读,你从哪些词中能感受到谭老师的高大形象?(学生边读边圈画) (板书)拉: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没有选择躲避,而是在死神面前拉回了四条活生生的生命。 (板书)撑:①学生做撑的动作。 ②“撑”可以换成“放”、“按”这些词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5630d9af45b307e971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