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情闺怨诗

时间:2022-10-28 22:1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古典爱情诗词中的闺怨诗 (2011-11-21 21:17:21)转载▼ 标签: 杂谈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上邪》中的这样深情地唱到。从古代的《诗经》开始,爱情就是人们所歌颂的主题了。 众所周知,唐宋两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百花齐放的时期,那时不仅产生了很多为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而且一般的作者和作品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而在汗牛充栋的唐诗宋词杰作中,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也应运而生,并以其大胆、泼辣、情深、意浓的柔美姿态赫然而立,给璨如繁星的唐宋诗词增添了异彩。在这些古代爱情诗词中,少妇的内心的微妙情感是更是意味深长,幽怨浓浓的,往往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也许闺怨诗就产生在那个时候,其实,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他们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的《望江南》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只见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不由地令人黯然神伤!诗中看似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妇人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但“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淡淡的忧伤油然而生,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在景物描写,感情抒发等都具备以后,发出了全诗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这首诗主要是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独”写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萍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能够把一位女子的急切盼望着爱人归来的神情表现的如此细腻,看来也只有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了。

与此诗相类似的则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了,“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月光皎洁侵入,洒满两边独倚的亭楼。花儿自在的飘零,水自在的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出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头消失,有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一个“轻”字,一个“独”字,就写出了诗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但《一剪梅》与《望江南》不同的是李清照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两句大胆直白的写出了诗人与丈夫的恩爱。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这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


胸不同。最后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情是没法排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愁绪就又马上涌上心头了。

读过这么多的爱情诗词,与其说诗人们喜欢写闺怨诗,还不如说中国文人大都有着“怨妇”情结。“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这类宫怨诗描摹之细腻,刻划之入微,缠绵绯恻、沉郁感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这方面的诗篇,而且不乏名篇佳构。如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在这里叫宫怨诗更为准确。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闺怨诗大都描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她们大多是已为人妇,在结婚以后的日子,不可能和谈情说爱时那样整天想着浪漫的事,在现实面前,她们有的是因为分居异地,有的是被丈夫冷落,但他们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她们都在想念她们的所爱着的人。

可见,闺怨诗的在中国的文坛上迹象从未消失过,直到现在,如郑愁予所写的《错误》中都随时可见到闺怨诗的影子。读古代的爱情诗词,我读到了诗人们姿态各异的作诗风格,有的委婉含蓄,有的大胆直接,不同时代的诗人们对爱情话题的探索从未停歇过,也正是因为这个,我们璀璨的中华诗歌文化才能绚丽多姿,百花齐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19c6cfd4d8d15abe234e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