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三种类型: 1. 利己型自杀:是一个人缺乏与群体的整合和区别有关。说白了,假设一个人认为,他(她)自杀了,给别人带来伤害和威胁,例如男女分手,其中一方自杀,是想让另一方痛苦,这种就是利己性自杀了。 2. 失范性自杀:这个最常见,是说由社会规范的一种感知上的活着真正意义上的瓦解所导致的。个人认为,富士康连环自杀案,其中可能有很多人是这类。说简单点,我活不下去了,我觉得自己不存在未来,活着没意思,被人疏远或隔阂了,那我只好死了。 3. 利他性自杀:是与一种感知的或真正的社会凝聚里有关,例如传统的日本剖腹自杀,活着现代社会中,中东极端恐怖分子的人肉炸弹,这都是利他性自杀 4. 其实,现代还存在第四种自杀,是富吉姆拉提出的安乐死。安乐死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谁都懂,并且因为安乐死有很多支持者,也说不上可悲,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5. 自杀是有特征的,专业称为6个维度:境遇、意动、情感、认知、人际关系和连续性。 境遇特征:(1)自杀常见的刺激,源于不能忍受的心里痛苦; (2)自杀常见的刺激时心理需求遇到挫折; 意动特征:(1)通常自杀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常自杀的目的是为了中断意识; 情感特征:(1)自杀常见的情感是绝望无助; (2)对自杀的内在态度通常是矛盾的; 认知特征:通常对自杀的认知态度是被压缩过的; 人际关系特征:(1)自杀的人际关系特征是想要与别人交流; (2)自杀的通常行动是寻找出路; 连续性特征:通常自杀的连续性特征是终生需要应对的模式。 这些特征告诉我们,其实个体自杀是可以被感知到的。当然,也不意味着所有的自杀都是类似的。所以我们用“通常”这个词汇。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的十二连跳,必然有其共性。并且,还有一件重要的因素。注意看意动特征的第一跳,自杀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前人们连续跳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对后人造成了影响:“勇敢那一跳”,问题就会得以解决! 因此,在富士康想与员工沟通解决问题之前,第N跳,永远不会太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4afe7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