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综合课:语法教学 第五十一课: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 主讲人:刘希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 课程回顾。 具体内容:老师念一篇课文,第一遍念完后由同学们回答问题。第二遍念完后,由学生们复述。 提问内容:1.他们班的老师姓什么?2.王老师怎么了?3.王老师多长时间没有上课了?3.他们决定什么时候去看老师?4.王老师家在哪里?5.他们几点从学校出发的?6.他们是怎么去的呢?7.王老师见到他们怎么了?8.他们几点从王老师家出来的?9.从王老师家出来他们都去做什么了?买了什么东西?10.他们怎么回学校的? *其中出现偏误,当老师询问课文中的人物使用什么交通方式回学校的时候,有同学回答“坐打的”,老师给予了纠正,指出只能使用“打的”或“坐出租车” 两种形式。 2.新课教学。 (1)听写生词,共20个。听写的单词有:乱七八糟,收拾,布置,方,圆,乱,收,桌布,花,铺,脏,拖把,拖,递,打扫,显得,整齐,蛋糕,蜡烛,插。学生默写完以后,教师让学生们朗读单词,同时给黑板上由学生默写的单词纠错,全部改正又跟教师读一遍,后又请学生上讲台领读两遍。 (2)讲解生词。在讲解过程中,使用了桌布作为教学用具,同时还邀请同学演示了“递”这个动词,并纠正了其中出现的错误。 第二课时 1.邀请两位韩国学生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2.语法学习:教师通过把一瓶花放到桌上的动作,让学生造句。引出“把”字句的内容,再造正确的句子: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妮娜桌子上了。同时分析了句子成分: S+把+O1+V+在+O2+其他成分,同时演示了其他的类似句式,把“在”替换为“到”(V+到)“给”(V+给)“成”(V+成)。并且尝试在句子中加入状语成分。例如:斯马克把椅子搬到教室里来了;我们应该把病人送到医院去;我要把朋友送到机场去;我们要把香蕉皮扔到垃圾箱里去;老师把茶送给朴世希了;老师把酒送给瑞秋了;老师请你把辞典借给我,好吗;琉璃把“方”写成“万”了;老师把“大”写成“太”了;老师把“找”写成“我”了;老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等等。 3.验收教学成果: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老师要求学生每人说一个把字句。 4.课文学习:老师首先询问同学们是否在中国过过生日。然后引出教学内容。 (1)跟老师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和生词,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两人为一组,分角色读课文一分钟。并让部分同学上台演示。5.布置课后作业:九十八页练习2,练习3写在书上,练习5,练习7写在本子上。 听课感想 所选取的这节课,主要是讲解“把字句”的。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学算是两大难点。因此这节示范课对学习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和正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老师是十分有指导意义的。纵观这节大课,不难看出这节课分为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在这两个课时中,主题的划分十分明确。从复习巩固,到新的课程计划的更进,是有条不紊的。同时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讲解了比较重要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语法部分,这样就减轻了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这样就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在整个课中,教学高潮的出现就在于讨论把字句的句法结构。教师在讲解了把字句的基本的构成以后,不满足于单个形式的讲解,而是不停地尝试句子成分的变换,在比较细微的成分差异的所带来的语义的不同后,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此后教师还让同学们自行造句,学生们活跃的思维让课堂充满了乐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出现另一个高潮。 在课程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刘希明老师的教学特色。不难发现,他的课堂始终是寓教于乐的。在课堂中穿插节目表演,就打破了原有的枯燥的语法教学体系。同时,教学用具的使用也是刘希明老师的课的一大亮点。从一瓶花开始,到桌布,以致到后来的茶叶,酒,咖啡,苹果,钱,这些教具能够在学生的口语练习中增加乐趣,同时,这些教具增添了视觉感和触觉,能让学生自如地模拟生活场景,增添真实感和生活感,为日后生活中的学以致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73a2c4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