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事例一 2006年,江苏南京的彭宇搀扶跌倒在公交站台旁的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彭宇将他撞倒。事后法院按“推理分析”,最后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4万多元。彭宇本来助人为乐,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8年发生的郑州版“南京彭宇案”,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淮安卖豆饼的周老太捡1700元归还后反成被告(参见2009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南京两小伙发现百元钞票不敢捡,冒雨等警察(参见2009年12月9日《扬子晚报》);两小伙发现一沓现金后冒雨等警察,11人自称失主(参见2009年12月24日《扬子晚报);南京一男子捡到空钱包怕被诬告找来4人作证(参见2010年l月4日《扬子晚报》)。 事例二 在一次全区性的广播操比赛中,我实习所在的班级成绩不错但是一位评委随口问了参赛的一名学生:“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级吗?”“不是,有几个同学是从邻班借来的。”这个同学无意中的回答却导致了班级的落选。原来不符合比赛由同一个班学生组成的要求。事后全班同学都责怪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十分自责,认为自己给集体抹了黑。 事例三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鉴于“彭宇案”我们谴责这18位路人吗?他们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 事例四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某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典籍毁于一旦。学校上下痛心疾首,一名学生的脸色尤其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归还。一场大火使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250本书中的唯一“幸存者”。怎么办?是据为己有,还是主动归还? 事例五 早上,小明匆匆忙忙准备去上学,妈妈问他周末是否可以去看望奶奶,小明随口答应了。可是,老师又请小明在周末帮忙做事,这令他左右为难。请思考小明该怎么做? 事例六 课本中的事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有一个两难情境:在距离捕捞开放时间仅仅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翁钓上来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大的漂亮的鲈鱼,该不该放掉这条鱼呢? 事例七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够的钱用于买门票,她就能在周末去看一场向往已久的演唱会。当她设法攒到了 450 元时(演唱会门票只需 400 元),妈妈却改变了主意,告诉小洁与其用这笔钱去看演唱会,不如将它作为新学校的校服费。小洁很失望,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决定去看演唱会。她买了一张票,告诉妈妈她只攒下 50 元。周末她去看演出并告诉妈妈她要花一天时间和朋友一起玩。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发现事实真相。后来小洁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姐小静。是不是应该把小洁的行为告诉妈妈?小静犹豫着…… 事例八 孙天帅的家在河南农村,正当他即将高中毕业时,家庭面临极大困难:父亲病重,母亲年事已高,弟弟正在求学,为了给父亲治病,圆弟弟求学之梦,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南下珠海打工。但是,在他打工的工厂,出现了韩国女老板无视中国法律,强迫中国工人下跪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如果他拒绝下跪,必失去工作,难尽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如果他下跪,又有损个人尊严特别是民族尊严。孙天帅必须在责任0和/尊严0中作出抉择。 事例九 在品社教学《保护我们的环境》时,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而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只要人民有钱了,就会有幸福的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经济要发展,环境可后退”成为“两难决择”。 事例十 小丹是我的好朋友。有一天,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MP3丢了,非常着急。我也帮着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放学后我去小丹家里玩,却发现了一个MP3,几经追问,小丹承认拿了同学的MP3,并央求我为她保密,说她自己会处理的。但是三天过去了,小丹还没有把MP3还回去。我该怎么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9e7b123169a4517723a3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