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反思 关于本节课,应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动能定理是高考频繁出现的考点,它的内涵和外延到高三有的学生都弄不清楚,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就采用小专题分知识块一点一点讲授,就像给幼儿喂食,小口相授,量少而精。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料上和网上的习题大多数不能直接使用,需耐心的针对我的学生对一道道题目进行切割、变式,就像文火炖肉,把题目的鲜味发挥到极致,且适合我校学生的胃口。 本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会求动能;2、知道动能定理,并能简单应用。 本节课对于简单应用中表达式的意义、解题步骤、过程选择都有相应强调。但是对初状态、末状态的强调不够。 二、问题情境生动有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我申请的课题是《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情境素材的研究》,对于“如何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行适时的情境创设”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渗透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开设这节研究课也不例外。力学是运动学的根底,生活中的实例大多与机械运动有关。所以适合本节课的情境素材比拟多,我选择了两个具有强烈视觉震憾并且有较强教育意义的励志场景。创设了这三个问题情境: 1、王小贝老人用牙齿拉汽车。首先用牛顿运动定律和相关运动学公式求解,然后再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充分表达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2、用卡片切黄瓜。这个演示实验即能表达质量小的物体如果速度大了,动能可以很惊人。并用相关数据熟悉动能表达式的应用。 3、马戏团中“人肉炮弹”表演。以此训练学生选取过程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笔者感觉创设问题情境至少分这样几步: 1、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模型。 2、在物理模型的根底上进行深加工,突显相关知识点。 3、根据学情,再次修改。 4、给物理量赋予相关数据,数据要符合实际生活。 5、计算不要过于复杂,对于新课教学努力做到弱化计算,强化概念。 根据本校学情,笔者把情境1中老人拉汽车斜向上的拉力改成水平方向,把情境3中的人肉炮弹飞出时斜向上53的角换成告诉最高点速度。如果是上位学校可以不用改。 三、学生活动较多,但在形式的多样性上还可以改良。 本节课学生活动比拟多,学生的积极性比拟高。人的有效注意时间大概是15分钟,所以可以适时用丰富的情境和相关的物理问题对学生好奇心和紧张感进行缓冲。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即缓解了听课的紧张情绪,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不过本节课学生活动还是以师生问答,学生解题为主。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较少,本节课的难点研究过程的选择其实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来完成。 四、语言流畅自然,精准度还待锤炼。 我在课前反复推敲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需要表达的语言,尽可能做到精准、清晰。但课后,细想,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地方太过口语化,需要激情洋溢的地方由于不熟悉“台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613f0ca9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