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论述最后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试述学与教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教育教的活动是教师改变学生身心状态,促进其发展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而学习活动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特殊的实践活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之所以具有本质的区别,是因为这两个过程分别有自己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及自己的活动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育影响是客体。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教育影响是客体。 (2)联系: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与学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过程。通过它们的统一活动过程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二、试述教学环境与技术的关系?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技术装备不断被引入到教育系统中来,当前,形形色色的教学设施与媒体工具已成为学校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环境物质层面的核心和特征,技术的装备、作用与应用正在成为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教学环境与技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环境与技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技术是建设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教学环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设教学环境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并能促进其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技术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中的教学主要表现为老师和学生间基于教材的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各种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这一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2)教学环境能影响着技术功能的发挥,并间接地决定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任何技术要发挥其教育功能,体现其教育价值,都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其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3)利用技术增强真实的教学环境。 (4)利用技术可构建虚拟的教学环境。 三、试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决定学习结果;反对内省、主张客观实验;并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是一样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人的内部过程入手,考虑人的意识问题。认为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也就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强调情感、人格和自我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的整个体系建立在现象学、存在主义和性善论的基础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四、试述教育技术与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的关系 1、教育技术以学与教的理论为自己理论基础,教育离不开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的指导 2、教育技术推动了学与教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范畴不同(范畴:对事物本质的说明),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是理论范畴:为什么这样?教育技术是应用性范畴,怎样去 1 作? 4、起点不同:一个是理论起点,抽象理论世界(为什么);教育技术起点:在实践层面上,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五、试述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2.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3.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4.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 5.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6.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8.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六、试述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经过一定地努力,我们已经在制定课程标准,编选教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课程改革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那么,我们的课改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反思我们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我们获得了如下启示: 1.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力为重要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也过于僵化。素质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业学习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这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2.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仅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人们创造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多元智力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塑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每一位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 4.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定的课件或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多元智力理论则要求形成正确的“因材施教”教学观。 5.我们的课程改革还应当树立多元的评价观。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通过学习多元智力理论,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而且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也应当是多元的。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应该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要不断发掘其对课改的启发作用,并适时运用到我们的课改实践中去,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动力。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78af47f46527d3240ce0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