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圣兵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11期 随着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加之新媒体教育及互联网概念的发展,微课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愈加重要,并逐渐形成教育新潮流。所谓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用丰富多彩且简便的方式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不仅能丰富知识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预设出多种情况,以学情为基础,因材施教。 微课是时代进步、教育结构升级的最好范例,它以微型视频、PPT为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教学环节设计,支持线上与线下多种学习方式,且内容生动直观、资源容量小、利于学生理解。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也是汲取新知识营养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应当提升自身微课备课技能,将微课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注重因材施教,让教学的手段更加多元,让学生能接触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顺应教育革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作一简述。 一、微课完善教学 微课是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微课,以及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学生最开始接触微课教学时,可能并不了解这一方法,对其中所含的知识层面也不甚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微课与教学主题相融合,做好课前预设。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业界在制作微课时设计了三种微课,即学生课前学习的前置性微课、课堂学习的中置性微课、课后学习的后置性微课。学生利用前置性微课进行课前的预习,能够预先了解课程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并且提出疑问,有效提高预习质量并为课堂预热,教师也能清楚地得到学生基础学情的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偏重点,提升课程的流畅度;学生利用中置性微课进行课上的学习探讨,就能省去教师板书的时间,留出更多讲解、讨论的空间,且微课形式清晰明了、条理分明,利于梳理逻辑思维,总结课堂成果;学生利用后置性微课进行课后复习与延伸思考,可以巩固课堂内容,并延伸课后内容,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课堂的生活影响力。以疫情期间典型的线上教学为例,微课成为教师讲课的主要方式。 教师讲解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一文时,首先可以播放真实的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场面的宏伟,再结合课文语段,标注生僻字词,講解读音与意思,弄清楚课文的结构以及故事梗概,最后总结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通过图文并茂的微课,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弥补了线上教学的缺陷,微课也拓展了更广阔的知识面,还容易保存,可供学生下载下来反复观看学习;更有利的一方面是,教师能够通过微课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黄金时期,教师通过提前备课,做好对应的微课教学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使教师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并能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对他们无法理解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的知识总量,提高教学质量。 二、微课营造气氛 小学生总是会对语文课文有无限的好奇心,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与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微课教学模式发挥最佳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教师以前没有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仍旧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主,单凭口头的讲解分析,发现学生对古诗词展示的场景并不能完全想象,不能充分理解,由此出现了古诗词题目答题的困难,也造成古诗词教学的困难。在充分考虑了学情和现实条件之后,教师决定利用微课创造古诗词的学习氛围,正式将主题微课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辅助工具,如播放古诗词动画: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水溪的桥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通过动画形象,有声有色,直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辅以微课中重点字词解释与朗读音频烘托教学氛围,营造有趣的微课学习环境,之后也可采用微课中的练习测试让学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 微课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新的教学形式,小学教师如果将微课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创设微课教学的大环境,营造学习的气氛,不仅能丰富知识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能用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课堂缤纷多彩。 三、微课符合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时期,对语文知识总是有许多奇怪的想法和问题,出于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他们习惯于等待教师的讲解,从而直接获取答案。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微课,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能够在微课里找出答案或者提出疑问,由此让教与学相结合,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前对教材做了分析,结合收集到的学生预习的反馈数据,了解到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普遍认为冰心的诗词清新、典雅,充满了爱与童真,由于教材篇幅限制,课文只选取了其中三首短诗,学生对现代诗没能了解更多。根据学生需求,教师根据此次教学实际制作了微课,在微课课件中为学生详尽地介绍了作者冰心及《短诗三首》的原作《繁星·春水》,并摘录了另外几首短诗,展示了不同的美丽意象,让学生了解冰心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母爱与童真。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材预设的相关知识点,更要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吃透微课,从而明白自己想要学到什么。自主学习另一益处在于,学生自己决定微课的进度,能够体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最优教学资源的先进教育理念。 身处信息化的时代,微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工具,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有效利用。教师不仅要组织教学,提前熟悉教材知识,了解学习目标与学情,将微课与对应的教学主题融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推进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与能力水平。微课教学对于师生双方都是一项有意义的体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微课,学好微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优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1a89ca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