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一) 摘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事业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体地位辅导员以人为本 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及时有效的的沟通信息、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当代的大学生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学习网络化的时代,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长久以来,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主客体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是对主客体认识和理解不同,存在分歧,二是对主客体辩证关系认识和把握不够,制约了主客体能动性、主动性的发挥,三是对主客体的新变化关注不够,制约和影响着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情况削弱了辅导员工作和教育成效。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度和互动交往的深度。传统的辅导员工作观念和模式,单向地把学生视为客体,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分强调教育工作的社会价值,轻视学生追求的自我价值。实际上,学生辅导员和学生,都是作为具有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人。辅导员的工作和教育过程,既是组织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动地接受教育管理和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的过程。因此,做好学生辅导员工作,就要尊重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特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正确理解、贯彻这一基本思想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职业理念转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拉近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大力倡导和谐的社会里,辅导员如果能克服居高临下、依靠权力影响绝对的教育主体的现象,重视辅导员和学生互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以尊重学生的本质主体性、能动性、多样性为出发点,以平等的态度,多给以一点相信和关怀,多进行一些交流与融合,多给予一些激励与关怀,那么,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就会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b6ec6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