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区集中办学寄宿制班级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摘要】 汉语语言障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少数民族孩子们基本的汉语沟通能力和汉语交流能力的健康发展,必将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本文从造成学生这种语言障碍现象的原因方面谈起,得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渠道。迫切希望对当前的藏区小学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 藏区 寄宿制 汉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7-018-02 【背景介绍】 我校位于甘孜州甘孜县,是我县最大的集中办学示范学校,我校除去走读制班级外,还有12个寄宿制班级,从四年级开始从周边农村学校集中至我校就读。寄宿制学生达800余人,绝大多数为农牧民子女。我校寄宿制班级的学生生源构成情况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代表大多数藏区集中办学寄宿制学校。 【面临的问题】 藏区寄宿制班级学生语言能力现状及其成因 走进我校寄宿制班级语文课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讲课时,学生正襟危坐,稀里糊涂; 老师让讨论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不知所措;老师点名提问时,学生结结巴巴,不知所云。升上初中后,这些虽已十四、五岁的孩子用汉语交流起来仍然嘴拙舌笨,羞羞答答,结结巴巴,无法用汉语条理清晰地叙述问题,表达思想,更谈不上用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这种现象不光在寄宿制班级中存在,也在相当部分的走读制班级藏族学生中存在)。由于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种汉语语言障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孩子们基本的汉语沟通能力和汉语交流能力的健康发展,必将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造成学生这种语言障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原因,语言环境因素 身边亲人、朋友是孩子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家人也好,朋友也罢,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最频繁、最流畅的就是藏语。由于缺乏有效的语言养成环境,大多数孩子基本上很少说汉语。甚至有孩子觉得用汉语交流羞人,原因很简单--他们所学的是普通话,周围人用的是四川话,下意识就觉得四川话说起来比较正常,普通话说出来就有点得瑟的感觉。同时因为语言锻炼不够,表现为学生能听懂熟悉的老师说的汉语,但自己不会说的现象。 第二种原因,麻雀型学校环境因素 农村一至三年级学生所在学校规模小,多的四、五十名学生,少的只有二、三十名学生。学生的语言交流对象和交际活动局限在一个及其狭窄的小天地里,语言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 第三种原因,"三低型"和"反适应型"师资环境因素 农村学校的老师数量少,而这部分教师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属于"三低"型:也就是低学历(老年教师学历不达标),低能力(参与教研机会少,现代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低),低收入(临时聘用的老师工资低,缺乏工作热情)。因而,他们无法很好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另一类属于反适应型,什么是反适应型呢?也就是不让学生适应老师的语言,而去适应学生语言习惯的老师。这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会经常地运用藏语,比如遇到某个比较抽象的词语的时候,这类教师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词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词语不好解释,这时候反适应型的教师就会运用藏语去解释。这种做法有它的优点,就是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接收知识;但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在传授文字知识的时候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这些低年级学生升级进入我校高年级后,不敢说、不爱说、不会说,语拙言笨,羞羞答答。 【解决的方向】 发展藏区农村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对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学生进入三完小高年级后,怎样点燃他们的说话热情,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笔者认为,根据目前我们学校寄宿制班级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来实现。 第一个渠道、通过语文课堂主渠道进行训练 这个训练可以分成四步开展: 第一步,由浅显处诱说。将一个大话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话题,而且话题比较简单,让学生感到说好这个话题并不难,鼓起他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步,用赞赏鼓励敢说。当学生能说清楚一个独立的话题后,适时给予赞赏性的评价,让他体验到敢说的快乐,继而增强其接着往下说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步,耐心指导连说。当学生逐步将几个独立话题说好后,适时指导其将几个相关问题连贯地说成一段话,逐步训练其条理、连贯的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时,学生不再觉得说话是一件难事。 第四步,相机引导延展。在学生能条理、连贯地叙述一个问题,一件事物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其对这些问题和事物的看法或感受。 点燃学生说话热情,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欲望,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对发展学生说话能力很有益处。 第二个渠道、通过课外活动渠道进行训练 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向同学介绍自己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举办这些活动,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由简单内容向复杂内容,由小范围活动向大范围活动逐渐过渡,照顾学生的心理适应过程和能力适应过程。活动之初确定简单易说的内容,在人数较少的小组里举行,待学生的说话勇气和说话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再确定比较复杂的说话内容,活动规模逐步由小组向大组、向班级或全校扩大。 第三个渠道、通过生活实践渠道进行训练 让学生注意观察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发现问题,整理问题, 然后向学校、老师 或长辈口头提出改进建议。向学校、老师建议的内容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卫生方面的或者绿化方面的内容;向长辈建议的内容可以是 修路修桥方面的,村庄卫生环境方面的或者庄稼保护方面的内容。提建议时,要求学生要把建议的原因、理由、事项有条理地,清晰地向被建议人叙述,让人听得明白。 并要求将建议得到的答复带回班级汇报。 坚持利用上述三种渠道,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相信对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我经常教育我的学生们说:人有两条腿,缺少了哪一条腿都不行,这人就站不稳;知识也有两条腿,一条腿是我们的母语:藏语,另一条腿是汉语,哪一条腿弱了都不行,知识就不能全面发展。作为少数民族的下一代,更应该在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别的民族的优秀的文化知识。只有更多地吸取其他优秀民族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本民族的发展服务。而藏民族的文化复兴和发展必将推动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o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4、《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oCo奥恩斯坦、费朗西斯oPo汉金斯著 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14b3a0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