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案 罗建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 ,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课件) 2、 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 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 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 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 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 4、 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 ,这里的“偶” “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句(课件) (出示第一二行) ( 1)指名读。 (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 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 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 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 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 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 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 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 3)指导朗读古诗 3、 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 是啊,“月是故乡明, 人是故乡亲,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 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 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 ,这无改的乡 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 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 4、 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 。刚才我 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 ㈣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 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 (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 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 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⑶师模仿“记者” 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㈤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 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 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 2 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 (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 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 背诵并默写古诗。 2.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采访“贺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2005 年 11 月 9 日 反思: 1、渗透学法:从扶到半扶,学会自学。 2、创设情境:激发想像,融入诗境。 3、开发课程:立足课程,拓展延伸。 4、 理解表演:引导合作,再现诗意。 5、 尊重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 “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 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 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 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表演过程。 因此, 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 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0c203b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