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教案 授课课型:欣赏综合课 授课年级:一年级 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做一百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一(3)班的学生,在前期的音乐学习中,学生的节拍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听到节奏明快的音乐时,大多数学生能够随着音乐打节拍,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坐不住,而欣赏课却要求他们安静得听音乐,因此如何在欣赏课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能够倾听音乐成为了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注重课堂“动静结合”,以故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管弦乐《铁匠波尔卡》过程中,体验音乐中愉快的劳动情绪,激发学生对本课作品喜爱,并愿意去聆听、表现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体态律动、听唱主题、敲击色彩性乐器等方法聆听、感受、表现乐曲的不同乐段,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乐曲主题旋律的变化。 (三)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音乐表现形式,使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听辩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聆听、感受及表现乐曲《铁匠波尔卡》,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能基本听辨乐曲主题顺序并做相应反应;能够用色彩性乐器模仿乐曲中打铁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色彩性打击乐器若干(三角铁、铃鼓、碰铃、沙锤各10个)、钢琴、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音乐会吗?作为观众在观看音乐会时应注意些什么?现在老师便带大家去维也纳金色大厅观看一场音乐会——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和音乐形象) (播放《铁匠波尔卡》演奏视频) 2.介绍铁砧,引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铁匠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部分(“工作”) 1.第一主题片段(“铁匠歌”片段)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初听,教师范唱“铁匠歌”即乐曲主题旋律,学生感受 3)放慢速度用“啦”哼唱主题旋律,提演唱要求:坐端正,小背打直,轻声演唱(根据情况加歌词) 4)出示图形谱,学生感受旋律线条及乐曲原速 5)出示三个音乐片段,听辨乐曲主题旋律,再次巩固 2.第二、三主题片段(拉风箱、打铁片段) 1)引导学生打铁之前有一个重要的程序:拉风箱 2)出示拉风箱旋律,使生跟随旋律做动作 3)出示打铁典型节奏:(乐曲旋律中的大、小锤节奏) 2/4 0 0 丨 0 X 丨 0 0 丨 0 X 丨 0 X 丨 0 X丨大锤节奏 2/4 X X 丨 X X 丨 小锤节奏 4)带动作为节奏配音,如:大锤“哐”小锤“叮” 5)敲击色彩性乐器模拟打铁声 6)跟随音乐模拟打铁声 7 )引导学生拉完风箱后小铁匠们便开始打铁了 8)跟随打铁主题旋律律动,感受乐曲的热烈情绪 3.完整聆听第一部分,整理巩固 (二)第二部分(“休息”) 1.第四主题片段(波尔卡舞蹈) 师:在和小铁匠一起体验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后,很快就到中午了,铁匠们又干什么了? 2.初听片段,感受。 (师:谁来说说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跟上一段音乐比较,速度有什么变化呀?那你觉得铁匠们在中午会干什么呢?) 3.简单介绍波尔卡 4.引导生跟随音乐片段跳波尔卡舞 (三)第三部分(“工作”) 1.聆听第三部分,梳理乐曲第三部分的音乐主题顺序 2.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何异同?. 3.处理乐曲最后的典型节奏(“欢呼”“庆祝”): 2/4 X X 丨 X X丨 XX XX 丨X 0 丨 (五)完整聆听全曲 1.聆听全曲,生跟随旋律做出主题相应律动 2.揭示课题及作曲家 三、课堂小结 师:从大家的表情、动作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你们快乐的劳动心情了,最后,我们回忆一下,这节音乐欣赏课,你学会了什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四、情感升华 小铁匠们工作一天虽然辛苦,但是也非常开心,因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老师也希望你们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律动有秩序的出教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ecc764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