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判定》说课稿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正方形》这节课是新课标沪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本节教材首先从平行四边形出发,给出正方形的定义,然后由正方形的定义导出正方形与菱形、矩形的关系,接着出了正方形的性质;通过设置“思考"栏目,探索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最后由例题具体说明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②、掌握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③、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猜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四边形从属关系的教学,渗透集合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通过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一、说教材 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小学学过正方形,他们知道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边长的平方。现在的教学是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本节课虽然是学习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实际上应起到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性质的复习、归纳和总结的作用.所以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这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没有具体的判定定理,学生不知道人哪里着手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具体证明时,常出现步骤混乱,或多用或少条件的现象,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加强正方形概念的教学,讲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 教学关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应用迁移-整理反思”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模型,回顾小学学过的正方形的知识,导出正方形的概念;然后由学生动手折纸(矩形—正方形),演示菱形、平行四边形的自制教具,以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这三条思路进行探索一个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由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边、角、对角线、对称性);最后以课堂练习、例题讲解、问题研讨,加深了对正方形定义、性质的理解,巩固了对判定的的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提问、观察、点拨,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路人。 2、学法指导 这节几何课是在9年级2班上的一节课.该班学生基础一般,但上课很活跃,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演示模型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重点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已学习了矩形、菱形,它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Ⅰ、正方形的判定 [归纳]性质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问题]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同时还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对称轴通过对称中心.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和EFGH都是正方形.求证:△ABF≌△DAE. (四)整理反思、评价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进行小结. 正方形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 1、正方形与 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1371da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