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二次备课 满江红(怒发冲冠)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傲慢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训练同学的听、说、读写力气。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 二、走进作者 1、请同学叙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2、老师总结。 岳飞(1103-1141), 南宋军事家, 民族英雄。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头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奇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板书),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擅长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岳飞没有特地的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烩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诠释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朗读·体悟 1、老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配乐) 2、同学放声自由朗读――培育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同学读后的感悟描述 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洁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扬、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心情高亢激扬,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概磅礴、格调昂扬、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小声吟诵读――体会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 四.赏析文本 (同学赏析老师订正、点拨、补充。)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猛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宠爱。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留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啸”是感情感动大时发出的声音。“壮怀”,奋勉图强的志向。面对投降派的不抵制政策,他真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特殊生气,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值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懊悔自己报国壮志未实现,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明显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也与主见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亮的对比。“等闲”,作“任凭”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苦痛。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退(“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缘由。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旅自治区的西北边。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指金人所在地。 五.情读·悟情 【说明】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再让同学朗读,可谓水到渠成,我们经常会埋怨同学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0c9d0b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