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和反思 青岛版 教学目标: 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喷雾器、肥皂泡。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 雨过天晴景色美,高高天上挂彩桥。红,橙,黄,绿,蓝,靛,紫,不能走来只能看。(打一自然现象) 2.你见过彩虹吗?它是怎样形成的?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的原因。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说说太阳光的颜色。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几个实验。 (3)小组讨论课本38页的实验方案,交流汇报怎样做。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你看到什么现象?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1 (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三.自由活动:制造彩虹。 (1)讨论:用什么方法制造?(2)学生分组活动。 四.拓展:彩虹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 板书设计: 阳光 彩虹形成的条件 分解 水珠 《彩虹的秘密》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 王红 《彩虹的秘密》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活动的思路,并展开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 这是一节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教学中学生激情高,亲历了彩虹的制造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这几个特点 1. 关注了学生情感的教学。2. 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3. 及时抓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情感”是科学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课前我用一则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对见过的彩虹美好回忆,纷纷说出了自己见过彩虹的自然景色,更加激起了学生对彩虹怎样形成的探究,以及想自己制造彩虹的急切欲望。 2. 当学生有了对彩虹形成条件的猜想,以及想制造彩虹的探究欲望时,我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以及室外再现彩虹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提高了全体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使更多的学生都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一种学习的自信。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d96854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