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2-10-09 07:06: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

《小石潭记》是“ 永州八记〞之一,是紧接《钴坶谭西小丘记》之后写的。下面是《小石潭记》教案(人教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础内容。 2.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文章前面写“ 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怎样来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学生说说诗歌展现了怎样的一种景象?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被贬永州时所写--空旷冷寂,寂寥无人 ; 忧愤寂寞,孤傲高洁)初步感受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赏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思考:围绕小石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特点?写此文时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出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结合朗读、背诵)



(1)--清: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体会心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语句: (1)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结:小石潭()--幽静 心境()--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如此佳景,却无人赏识,真正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啊!而寂寞让她如此美丽!柳宗元探山访水,“ 寻寻觅觅〞,觅得如此佳境,却发现她是如此“ 冷冷清清〞,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遭遇,更不免“ 凄凄惨惨戚戚〞了!

3、问题探究:文章前面写“ 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结合介绍当时的境遇:

柳宗元参加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遗忘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不期然地流露出来。 被弃的小石潭:寂寥凄清--被贬的柳宗元: 忧伤愤懑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三、再次感知

齐读课文,再现笔下的景,感受心中的情。 四、试背课文

1


1、结合这篇游记散文的写作顺序(移步换景)进行背诵指导: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我们来作一个填空题吧: 小石潭 潭中 小潭 潭中 2、背诵向导:

从小丘---如鸣珮环----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屿---青树-蒙络-参差……

潭中鱼-皆假设-日光--佁然-俶尔-往来-似与…… 潭西南-斗折-明灭-其岸势-不可……

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乃…… 同游者…… 五、当堂练习 2、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 2)下见小潭: 3)皆假设空游……: 4)日光下澈: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四面竹树环合: 8)心乐之: 9)近岸: 10)似与游者乐: 11)凄神寒骨: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 )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 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



小丘西小石潭记》

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当时是一个荒僻的地区。但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它的南面,衡山余脉盘绕在它的北面,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绵亘在它的南面,澄碧的湘江和潇水横穿州境并在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非常雄奇美丽。柳宗元到这以后,常常上高山,入深林,探寻幽深的溪谷流泉和怪奇的山石。大自然的雄奇景象,开阔了他的胸怀,陶冶了他的性情,使他那因政治上的不幸际遇而带来的愁绪得到了宽解;同时,也使他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写下了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山水游记,为中国文学史正式奠定了游记文学的基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清丽,手法巧妙,善于抓住不同山水的特点刻意描摹,个性突出,栩栩如生。更值得称道的是,在精妙的景物描写中,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透露着强烈的倾向性,情景相生,意趣无穷。《小石潭记》是历代传诵的优秀篇什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

2


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 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创性的一个局部。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采用的是“ 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最终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凉爽,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



状各异。“ 坻〞即为水中的高地;“ 屿〞是小岛;“ 〞“ 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 移步换形〞为“ 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突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似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283f7e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