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六册教材里共有41篇文言文(含语文专题中的文言文,如《狼》《田忌赛马》等),《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17篇。纵观整个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最重要的六篇借景抒情类的文言散文中,就写作技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而言,是对七年级上册的精品美文《三峡》的承接;从思想情感(被贬后的借景抒怀)而论,又可以联系今后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佳作。可以说,这篇文章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石潭记》隶属于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个单元以“江山多娇”为主题,以优美隽永的语言描绘了江山的美丽多娇,其中有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有风光如画的阿里山,有别具魅力的水城威尼斯,有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更有水清境幽的永州小石潭。《小石潭记》作为本单元主题的第一篇,具有极为重要的总领作用。首先,本篇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其用词之精、技法之多,最令人惊叹,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其次,本篇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伦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其用情之隐、意蕴之深,也是最值得思考与品味的。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八年级初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古文基础,关于古文鉴赏的技巧仍需加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凄、寒、邃、清等实词,以、其等虚词。归纳和掌握本课中词类活用的词语。(教学重点) 2.能清晰、流利背诵出《小石潭记》。 (二)能力目标 1.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石潭记》一文的行文思路(内容大意)。 2.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如寓情于景、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等。(教学难点)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研读,结合教师的补充材料,能有理有据地说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心境,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难点) 2.通过反复朗读,进行“美点寻踪”,获得美的感知。(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临水聘怀,写了潭水、瀑布、海潮、春游等,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觉、人生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观感,对社会的思考。所节选的文章都是优美的写景散文,自然教学的重点就是不灾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体会作者借描写景物所表达的情怀。出于这种考虑,我设计从四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这篇古代游记散文:一要明意,二抓析景,三品情怀,四学语言。而教学方法则采取“问题探究式阅读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启发法等多种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教学媒体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授课方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教师先借助多媒体频屏幕出示一组图片,这是学生熟悉的家乡山水风光的画面,在显现每一张图片时,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画面的景物特点,之后教师简单给予指导,比如学生描述时大多都会拿几个词汇略作概括,这时教师就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描述,同时明确指出,本文学习中,我们就会接触到古代写景高手柳宗元写景状物时所运用的方法。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出写景的顺序以及情感线索,并且自觉掌握重点字词。 (三)找出对小石潭景物描写的重点段落,概括景物特点。 (四)诵读文章,请学生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小石潭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感受。 “小石潭很———,因为它——”(让学生初步领略小石潭干姿百态、美妙如画的整体形象,同时归纳出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作者是如何抓住小石潭的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一抓景物特点;二巧妙的运用描写方法)以第二段为例,这一段,作者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台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是在空中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与吴均“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和郦道元的“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水经注》)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这显出了水的清澈。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柳宗元用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透过这幅画卷,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为什么?(分析归纳“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之所以写得突出,是因为他不像一般人游山玩水那样,只是浮光掠影,得到一点浮泛的印象,他是把自己的性格、遭遇写到了山水之中去,创造出新的境界。比如第四段就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的竹子和树木密密环抱着,非常寂静,见不到来往的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伦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不宜久留,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小石潭的“幽静”,并把环境中的幽静深入到人心灵中去,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心境透露出作者被贬后的凄苦心情,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遭遇的曲折反映。 4.这篇山水游记的语言极为精美,这样的文章魅力何在? 作者描写景物虽不见刻意技巧,却又有深层的技巧,像“皆若空游无所依”,用“空游”形象地写出水的透明,话说得极精炼。再如“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不深奥。再像“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等等。这些话简练、丰富,写出了作者经过深刻观察后的独特体会,很有意味。 (五)一课一得,当堂检测 发放印好的习题,要求学生在8分钟内不翻书及相关资料,闭卷完成。练习内容包括文学常识、词类活用归纳、重点语段翻译,做好之后,全班校对。 (六)课后作业 1.翻译全文。 2.背诵课文。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二)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a9ae9e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