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2023-03-31 03:0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5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 .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 .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图片或者视频)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 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牛产。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 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资料助读,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1 .人物介绍。

竺可桢一,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从 19361I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 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2 .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 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 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 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目标导学二: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 .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 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 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3 .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 (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明确: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 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 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目标导学三: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 .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 .这四部分内容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明确: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 章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意义, 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 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小组讨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明确: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 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占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 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 “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4 .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又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明确:不能。“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 “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 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教师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 极富条理性。

大自然的语言

三、板书设计

描述物象

大自然的语言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象

逻辑顺序

本质

做出解释 推究原因 阐明意义

上节课我们一起理清了本文的层次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揣摩本文的精 彩句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精读片段,分析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你能找出来并说说表达效果吗?

明确:生甲:举例子。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 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 而受损害的实例。又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暖和, 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生乙:作比较。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生丙: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 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赶快种谷子”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目标导学二:揣摩语言,品析表达效果

1 .分析课文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效果。

明确:生甲:“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子,一片春色扑面而来。

生乙: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不久”“于 "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fef46c80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