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实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2.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准备:蝙蝠图片、幻灯片 授课教师:王冰娜 授课时间:六周三第二节 授课地点:四年级教室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读,引发疑问 1. 老师激情朗读第1自然段,问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象有什么疑问?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2. 由飞机引出蝙蝠,介绍蝙蝠,引发疑问。 (1)出示蝙蝠图片,结合课外资料和课本第3自然段介绍蝙蝠。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身体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它在夜间飞行的时候,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见到蝙蝠在夜间能如此飞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它的眼睛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二、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1. 导入:问题总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由蝙蝠的夜间飞行产生疑问,引发思考。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方式如何?结果怎样?最后的结论又是什么? 2.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内容,答案仅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铃铛一个也没响,第一次 拉了许多绳子系着许多铃绳子一根也没碰蝙蝠夜间飞行,靠铛的屋子里飞。 着。 的不是眼睛,而是蝙蝠到处乱撞,铃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铛响个不停。 来探路的。 蝙蝠到处乱撞,铃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铛响个不停。 3. 引发疑问: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面对这样的结论,你又有什么疑问吗?(它们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三、画图展示,引发疑问 1. 同学们,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7自然段) 2. 齐读第7自然段,用简单的图画说明蝙蝠飞行的秘密。 3. 明白这一秘密后,如果你就是科学家,你会怎样想?(怎样使飞机也具有这一功能?) 四、引发想象,明确雷达的工作原理 1. 假如你是飞机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蝙蝠夜间飞行的功能运用到飞机上呢?(飞机也能发出一种波,遇到障碍返回时,飞机又能接受这种波,是飞行员看到是否有障碍物。) 2. 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使命。那雷达是怎样工作的?请同学朗读第8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发出的超声波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耳朵 )。 五、回顾课文,激发创造欲望。 1. 同学们,科学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发明创造的。你能从动物身上获得提示,设计一项小发明吗?相信你们也能成为一个小小仿生家。 2. 学完课文,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吗?(科学家通过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六、作业布置 完成《南方新课堂》第11课。 板书设计 11. 蝙蝠和雷达 超声波 无线电波 蝙蝠的嘴 雷达的天线 障碍物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c2c456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