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赏析名句。 3.了解羁旅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羁旅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 【前置性补偿】 1. 关于温庭筠: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与 李商隐 齐名,史称 “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与 韦庄 齐名,人称 “温韦” 。温庭筠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词风婉约,被誉为 花间 派鼻祖。 2. 羁旅诗: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 【新知探究】 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诗眼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早春;“悲 ”;“悲”奠定了全诗的感伤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2.诗题中的“早行”,在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①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②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3.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的,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①诗歌二、三联描绘的是异乡的画面。雄鸡的报晓声中,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芒。构成了一幅凄清冷寂的商山早行图。 ②诗歌尾联描绘的是故乡的画面。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构成一幅温馨美好的杜陵春景图。 运用对比反衬、虚实结合等手法,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现实中的鸡声、茅店,月等清冷凄清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冷寂凄凉的意境,与梦中野鸭、大雁、池塘等意象熔铸成的温馨美好的意境相对照,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情。 ★4.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1 主备人: ①纯用名词 ,意象叠加,工整至极,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选景典型,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③景中含情,行人的羁旅之愁力透纸背。 5.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使动用法,“使……明亮”。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羁旅诗一般会选择哪些意象? 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 (2)羁旅诗常常表达哪些情感? 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战乱频仍,背井离乡、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等。 (3)羁旅诗往往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 【形成性检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三四句是如何写“思家”的?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作者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关山。 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6b2e9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