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作文个性化:扬底蕴,重感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塑造作文个性化:扬底蕴,重感悟 摘要:作文内容的个性化来源于哪里呢?首先,内容的个性化应该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品位,其次还要融入个人思考与独特感悟,敢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思想。 关键词:作文个性化;实质内容;文化底蕴;个人感悟 作者简介:邝丽云,任教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7~9年级写作训练的阶段具体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其实就是强调要对生活有独特而富于个性化的理解。 近年来,作文创新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语文教师争相进行各种教学尝试,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多向思维能力等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空前的重视,一时之间,作文创新成了一种“技能”,各种“作文创新技法”也炙手可热。不过,笔者认为现时我们的创新作文教学过度追求形式上的个性创新,反而忽略了文章的灵魂在于内容。 形式上的创新固然喜人,不料光有技能形式而缺少实质内容却容易使文章流于形式,陷于矫揉造作的尴尬境地。只有内容与形式同时达到和谐的统一,才能真正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惊喜。实质内容上富有个性、富于个人思想性,才是一篇文章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核心部分。 那么,作文实质内容的个性化来源于哪里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文内容的个性化应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 所谓“文化”,《现代汉语词典》中如是解释: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所谓“底蕴”,按《现代汉语词典》,有“详细的内容、内情”之意。因此,“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 厚重的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只要我们写作时能将其发酵处理,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而且也会给作文增添文气,增添几许厚重。 1.以历史为鉴,评说古今风流人物 请看2005年一篇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这篇满分作文采用七言古体诗的形式,融入历代诸多诗词大家的精华,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晏殊等人的影子从中可窥。作者选择谭嗣同作为主角,以谭妻为配角,将人物放到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之中,写谭嗣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将人物放到虚幻的阴界,写谭妻之美梦。全文大起大落,既波澜壮阔,又细致入微;既英勇悲壮,又缠绵悱恻,撼人心灵。 无独有偶,2009年高考出现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同样古体诗的形式,内容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作者周海洋自言其借鉴了《永远的谭嗣同》。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古今人物,不光熟悉其生平事迹平生抱负,更应深入品读人物,并在写作实践中尝试再现恢弘的历史事件,力图深入其内心世界,寻找和触摸其精神内核。 2.妙引诗文名句,展示丰厚的文化积淀 文化积淀,是指一个人经过长期而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文学素材已经内化,成为他智慧的一部分,呈现出广博的阅读面、宽广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下笔写作时那些文化积累自然地涌出,就是我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巧妙引用古诗名句,使文章充满诗意充满书卷气,展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 请看2006年高考满分佳作《拣尽空白 终见风景》: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断。” 作者笔下奇丽的“风景”,便是浩瀚悠久的中华文化,不光包含着中国古诗词优美的韵律,更可贵的是诗词背后,所引发的关于人生的思考与哲理感悟。其中丰厚的文化积淀怎不叫人叹为观止! 3.演绎文学作品,细腻描绘文学形象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到大量的写作素材。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一般的朴实沉稳吧!” 借助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演绎,刘兰芝的形象更为丰满细腻:没有过多的埋怨与辱骂,自遣是她自己理智的选择,虽然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及妇女们地位低下的状况,但她不愿意逆来顺受,不甘心忍辱苟活。在爱与自尊两者之中,刘兰芝选择了自尊,这显然是了不起的,然而她无法否定心中的爱,作者笔下流露着刘兰芝多少的委屈与不平! 二、作文内容的个性化应建立在个人思考与独特感悟之上 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各类作文指导作拐杖,鲜有投入真情实感,缺少独立思考与个人见解。殊不知作文内容的鲜明个性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与独特感悟之上。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养成灵活的、求真的写作习惯。 请看2005年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作者对苏武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洞察令人叹服。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2001年满分佳作《赤兔之死》也不可不说,该文以三国的故事为引子,塑造了赤兔马为求诚信而不惜殒主明志的感人形象,赤兔马凛然曰:“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感人至深!文中借助赤兔马与伯喜的对话,大力褒扬关羽的至忠至诚,痛斥董卓、吕布之流的失信寡义,是非立现,爱憎分明。文章最后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去表达自我的理解,哪怕这种个人见解未免稚嫩尚未成熟,也总比拾人牙慧,步人后尘要更为可贵。 比如一位女生如是评说黛玉、宝钗: “你太软弱了,那个充满着是非争夺的大观园又如何适应你纤弱的小女子呢?你爱极了那个男人,可是,最后你还是输掉了,你知道吗?你输的就是你的不会反抗,假若你尝试以自己的力量上演一场华丽的斗争,尽管是那绵弱的力,那么,你怎么又知道你就会失去了甜蜜幸福的垂青呢? …… “假如说黛玉是兰,那么你便是牡丹,高贵,艳丽不失倩雅。却不得不压了傲骨,多了点屈服。你是胜利者,但同时也是失败的。你赢了少奶的称号,你能够享尽荣华富贵。在大观园挥霍一世。也许,当初的你并无这般意思,可是后来却成了一个傀儡,再没有了自我的情感了。” “大观园里的又一个悲情女子。这场家族战争中的又一个被伤害的女子。” 这些佳作无不给我们启示:读书更要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而不能人云亦云;指导学生读书,不应满足于“博览群书”,而不妨对其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对其喜爱的文化、文学现象多一点深入的研究。若能长期坚持不懈,必能逐渐增加自身文化积淀,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齐头并进,形成个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 邮政编码:528000 Writing a Personal Writing: Developing Details and Stressing Inspiration KUANG Liyun Abstract: Where does the personality of writing contents come from? Firstly, personal contents should be based on profound cultural intension and fully reflects writers’ cultural deposits and artificial taste; secondly, personal contents should penetrate with personal reflection and unique inspiration and boldly expressive personal thought. Key words: personal writing; essential contents; cultural deposits; personal inspiratio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1ff81b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