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单元预习课 ——《少年闰土》+《好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过去与现在不同用法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引导他们尝试着查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鲁迅,今天我们来预习他的两篇文章。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胯下 郑重 祭拜 厨房 毡帽 撒秕谷 缚木棒 刺猬 伶俐 逃窜 错综 云锦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一瞬间 凝视 骤然 投掷 陡然 2.朗读词语,正音。引导注意“瘦削”的“削”的读音。 3.重点指导“毡”“瞬”“焰”的写法。 4.齐读生字词,主动识记,现场抽默词语:祭拜、毡帽、伶俐、荡漾、火焰、瘦削、一瞬间、骤然、投掷。 (三)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四)寻找生僻词语,借助于语境理解它们的意思 1.谈话,引导关注生僻词语。出示: 深蓝的天空中……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找到句子中过去与现在用法不同的词语:其间、项带银圈、尽力的,让学生找到替换的词语。 2.默读课文,找寻类似的词语,将之分为两类,理解的圈起来,不理解的用括号标注。 3.小组内交流,重点将较难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 4.集中交流:先由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再检查几句,让学生借助于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说出它们的意思。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1 / 2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诸影诸物……复近于原形。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 5.总结:鲁迅写作这些文章的时间已经久远,加上当时新文化运动刚开始,有些字、词的用法与现在有些不同。我们阅读这些文章时,初读时可以忽略,再读时应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的意思。我们阅读主题图书时,也应该关注这些用法不同的词语,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读通文章。如果你理解有困难,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 6.布置实践任务:制作表格,将用法不同的词语摘抄下来,并尝试找到它的“朋友”,将可以替换它的词语罗列出来,完成表格。 旧词 (五)浏览文章,找到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 1.提出要求:鲁迅的文章常常蕴含着深意,需要我们仔细品读。迅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2.默读课文,适当批注。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4.存疑,引导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尝试自己解决这些疑问。 新词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701e46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