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2-04-12 05:33: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改教学随笔

自从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以后,我认真聆听了与数学课堂有关的课,深深体会到: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数学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 “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周一在讲完课后,我有一点体会想与其他同行共享, “学会”“会学”“学会”与“会学”是数学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比如:我在讲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这节课时,首先温故互查,引出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再让学生看书.讨论得出完全平方式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我还觉得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


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篇二:课改教学随笔 课改教学随笔

2014512 星期一

今天是课改的第一天,听了两节课。一节伍玉兰老师的语文课,另一节是张新亚老师的地理课。伍老师是我们学校引进的骨干教师,也是语文学科的带头人,还是我们学校首先用导学案进行上课的老师。一节课下来我收获不小。首先是伍老师的导学案设计独特、有新意。比如题目,“人本大课堂登山型语文学道”;环节有“自研型课导学”“展示课导学”“训练课导学”等;导学案最后还附有“知识盘点”“心得描述”“自主反思”(日反思)部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自主学习,时间为6分钟;第二环节是自主探究,分两人小对子学习、三人互助组和十人共同体,16分钟;第三环节是展示课题,学生抽签展示,时间15分钟;最后一环节是总结归纳,知识生成,成果记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导学案设计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展示,教师巡视。学生成果展示主要是采取写在黑板上的方式,整个组的学生都在黑板前,每组一个学生展示,感觉有点乱。但后来跟伍老师探讨,她认为采取这种方式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展示的活动中。 张新亚老师的地理课,也采用了导学案。导学案设计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本节内容”“课前预习”“学生反馈”“达标测评”和“课后作业”几个部分。先是由学生小组内核对课前预习部分的答案,时间为10分钟。然后教师抽查,被抽到的学生就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小组内可以补充,其它组同学提出质疑,再由教师结合ppt进行点拨。张老师的ppt辅导教学用得恰到好处,值得学习。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并不是说完全摒弃ppt教学,而是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我认为二者都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是唯一的。课堂中关于“海洋性特征显著带来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没有让学生讨论,而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的答案。如果能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既调动了学生、活跃了课堂,又能更充分地体现课改理念。张老师的课我觉得存在一个不足,就是平淡,没有什么感情的升华。 2014513 星期二 小雨转阴

今天是我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第一天,面对新鲜事物总有些新奇,同时也有点茫然。不知道学生预习了没,不知道这课改课学生能否适应,不知道我准备得算不算充分,不知道我的第一堂课改课能不能成功??

鉴于今天下午才有课,上午我便把预先发的导学案收上来,看看学生完成的情况。批改时记下了学生容易错的知识,以便上课强调。我的导学案设计分“认定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归纳整理”“拓展练习”和“自主反思”几个部分。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检测”,思考“共同探究”,上课时能节约点小组讨论的时间。 一班的学生预习完成得比较好,为本节课开了个好头。课间播放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由此导入本节课的课题。课堂前两分钟我先讲解了导学案课堂的基本实施过程,让学生知道大概,好参与进来。

不过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事先思考探究题,这也给课堂增加了一定难度。有的学生甚至说我们这一组都没思考,不知道怎么展示。篇三:张双军课改教学随笔 教育局“我在课改中成长”征文稿 课改教学随笔

康家营子中学张双军

学生不是一潭死水!听!他们正发出丁丁冬冬的动人旋律,那是来自山间最原始最自然最优美的交响乐,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一根小小的指挥棒。只有允许孩子们的“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天籁般的心语,走进一片莺歌燕舞的广阔天地,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


活力的学习氛围。以下是我的一篇教学日记—— 最近身体不好,总是胃疼,但是工作还得坚持着做下去,怕是刚刚在各方面有点成效的班级,因为我的不在使努力付之东流。 快到期末考试了,谁对自己的学生不是有期待呢?可是我却不敢去想,对于成绩„„

身体不舒服,心情也跟着低落到极点。晚饭后在办公室里实在憋屈到快爆,带着沮丧的心情去教室里判学生的测试卷子。学生们看到我拿着卷子到班级都围拢来,我本想赶走他们,可是实在是不愿意说话,就任由他们围在我的身旁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说着。学生很快就发现我判的卷子不是他们的(我教两个班级,所判的试卷是另一个班级学生的)但是兴趣不减的依然议论着测试、试卷以及他们自己的考试的情况等等。我边判着试卷,边听着他们的议论,在这样的氛围下,在没有我语言的参与,而有行动的参与下,他们不自觉的就说出了自己测试的情况。

随着他们的议论,我突然感觉我的心情渐渐的放松了。虽然我心情不好,是他们的情绪感染了我,让我放松、放下心里的结。我突然发现,我的学生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活泼。 有如此之生,师,足也!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位专业教师还应具备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f64a02360cba1aa911da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