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曼和他的“社会系统理论” 四 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重要之点包括: 1、社会系统被看作基于要素和关系的动态体系,这一系统的复杂性突出了选择的作用,也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运作都是在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选择。从宏观上看,我们所处的社会系统与其周边环境进而与世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通过系统与环境的互动,可以使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成为系统运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使系统的产物成为环境的选择。系统还能够透过环境进一步对世界有所了解,以求扩大自身的活动场域和运作的可能性参照。 2、实现了系统理论的第二次范式转变。如果说,从探讨系统内部整体与部分的差异转向探讨系统与环境的差异是系统理论的第一次范式转变,那么系统理论中的环境开放性概念被涵括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自我指涉概念所取代,则是系统理论的第二次范式转变。卢曼认为,社会系统不仅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的特性,而且具有自我指涉、自我再生的特性。自我再生是生物学家洪博托·玛图拉那(Humberto Maturana)1972年提出的概念,指生命体借助内在成分的互动,反复产生其自身的构成网络。卢曼借用了这一概念,并于1985年将自我再生概念纳入自我指涉概念之中。他的自我指涉理论不仅通过讨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推进了对系统开放性的认识,而且提出了同样重要的系统封闭性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自我再生功能,系统能够抗拒外界干扰的影响而产生自身的秩序。 3、自我指涉理论对主体性和内因论的再次确认。个体凭借着自我再生运作,可以将自己的内在元素或事件同外部环境或他人区分开来,并由此展示其自我主体性。应该说,只有个体本身能够决定,他要接受什么,他要如何建构自己的个人特性,以与他人相区别。同样,一个社会系统通过自我再生运作,也可以再生其要素,并由此突显自己的主体性,以区别于其它社会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性是不受制于外部环境或其它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其它系统的作用只限于提示一些可能的自我确认方式,只有当个体或系统接受了这些提示,并将其纳入自我再生运作中时,这些外在的影响力才有意义。例如,科学界就是一个自我指涉系统,它本身具有产生动因、促进知识发展的自主性;外在经济环境的相关因素,只有被转换成科学系统的内在运作以后,才能发挥影响。卢曼这些论述,再次确认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道理。 4、对于帕森斯首先提出的交互偶变性概念作了重要发挥,意指甲乙双方的沟通实际上是在一个无限可能性的视域中进行选择,因此,拒绝、故意曲解、不做反应或是以替代行为来对待对方的建议都是可能的,这对于理性前提下理解的沟通是一个严重挑战。按照传统符号互动论和解释学的社会学观点,沟通要以甲乙双方的共有符号及统一性文化价值为先决条件,使人们能够交换观点、互补期望、表达同理心,也就是取得某种共识。而按照卢曼的解释,沟通的所谓前提条件根本就不存在,而且实际上也不必达到什么共识,沟通系统只需与时俱迁地调整好自己的偶变选择,对于双方的偏差、冲突、误解做出适当处理就可以了。更彻底一点说,甲乙双方的透明度未必能增加沟通的可能性;相反,由于两个系统均存在自我指涉运作,因此透明度越高,沟通不成的可能性会越大。这种见解完全背离了以往关于交互主观的结构性解释,而成为一种带有后现代意味的行为主义解释。因为,文化价值的一致性也好,沟通的理性前提也好,政治运作的规则也好,解释学的良知共识也好,这些社会秩序赖以存在的传统手段,在此全部都失去了任何意义。卢曼进一步指出,社会秩序的维持并非在于人与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理解或制裁,而在于甲乙双方如何接受彼此的选择而限制自己进一步的选择行为,也就是如何针对对方的选择来调适自己的行为。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是当今哲学与社会学共同关注的前沿理论,也是世界哲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亮点。相信对于卢曼及其理论的研究,会有助于我国当代的学术研讨和理论建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914c9d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