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的 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 1.展示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感知内容 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点拨]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章结构,领会文章写法 [点拨]板书(一)交代写作缘由——叙述;(二)描写岳阳楼景色——写景抒情;(三)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议论。 2.赏文章美景,体会文章语言 (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文章共几处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二处是课文第三段想象阴天岳阳楼的景象;三处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的景象。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烟波浩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点拨]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铺垫。 3.探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69f07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