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音素与吴语对照 上海话是苏州话、宁波话等吴方言的混合体,兼具苏州话的软,宁波话的硬,是代表性的吴语。吴语使用人口在国内有七千万以上,是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汉语方言。 南宋开始,中国的主要文学创作是在吴方言区完成的。以四大名著三言两拍为代表的大量名著是江浙人写的,施耐庵、罗贯中等人本是说书艺人,大量名著原是苏州评书和昆曲的脚本;另外大量北方籍文人也有长期江浙生活的背景。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吴语词汇。 宋、辽前,北方游牧民族未入侵前的北方话,和吴语一样是有浊音、短音(入声)的。被章太炎先生称为金元虏语的今日北方话实是满蒙人学习的汉语。如:语音史上,“微、维”等字和吴语一样读“[vi]”,因满洲人发不出[vi]而转读为[wei],好像北方人常将英文字母V读做[wei]。因上述原因,大量古诗词曲用普通话读不出韵脚(仅《唐诗三百首》的前十首中就有五首),也不能讲解词曲格律。因浊音声低,入声音短,语音的音乐面貌不同。弹词、昆曲之词曲既是“词曲”之词曲。 河南籍的唐玄奘就是用吴音译佛经的,因为唯有吴语译音准确。吴语是汉语诸方言中音素最全者,上海话音素50个,绝大多数在常见的外语中得到使用;普通话音素32个,包括不实用的翘舌音。所以,现在常见的外语的音素,吴语对得上号的普遍比其它方言多。比如法语。 辅音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p] 拨[pə] [k] 革[kə] [s] 司[sɿ] [m] 没[ə] [b] 勃、孛(相)[bə] [g] 搿(这)[gə] [z] 市、如[zɿ] [n] 讷[ə] [t] 德[tə] [f] 夫[fɯ] [l] 勒(在)[ɺə] [ɲ] 日、热[ɲɪ] [d] 凸[də] [v] 扶[vɯ] [ʤ] 及[ʤɪ] [ʦ] 支[ʦɿ] [ʃ] 相当上海话“削[ʃjɪ]、习[ʒjɪ]”,且需拢圆嘴唇,舌缘上卷。普通话的前舌面音(x)[ɕ]前舌面隆[ʒ] 起,舌叶音[ʃ]前舌面平展,其差别好似平翘之别。吴语的舌叶音和日语较一致。 [r] 法语[r]是小舌颤音[R]。发音时,舌根略抬高,接触小舌,让气流通过舌根和软腭的空隙,小舌颤动,震动声带。但一般读作小舌擦音,感觉介于吴语浊喉擦音[ɦ]和国语清舌根擦音(h)[x]间 [j] 普通话(y-i),上海话“一[jɪ]”中的半元音。[j]在音节末时相当上海话“叶[jɦɪ]”。法语半元音通常情况相当汉语的介音。半元音在法语和普通话中是亲元音的一组,英语中是亲辅音的一组,吴语中分为亲辅音和亲元音的两组。如:吴语“夷[jɦi]”相当英语[j]。 [ɥ] “抈(折)[jɪ]”中的半元音。普通话(y-u)。 [w] “殁[wə](塞)”中的半元音。普通话(w)。 法语清塞音多为不送气清音,但在[r]之前和音节末时送气;此时“[p],[t],[k]”分别相当于上海话的 “泼[p‘],忒(太)[t‘],克[k‘]”声母。 法语辅音不同于英语,常带些简单元音,如[ə]、[jɪ]。 元音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I] 衣[i] [ɛ] 哀[ɛ] [ø] 安[ø] [ ] 盎[ ] [y] 迂[y] [ɔ] 凹[ɔ] [o] 丫、桠[ʊ]。介于普通话(o)[o]、(u)[u]间。 [ə] 促音“遏、褐[əʔ]”延长。不同于普通话(e)[ɤ]。 ] 翁[ ]。该音主韵或标为[ɔ],实介于两者间。 [ ] 现前[a]和后[ ]不分,相当上海话“啊[ ]”。 [ ] 比上海话“恩[əɲ]”开口大些,并将嘴拢圆。 [u] 比普通话(u)[u]的嘴唇略扁些,比上海话“乌[ɯ]” 的嘴唇略圆些。 [e] [e]在法语中要与[ɛ]对应,故开口较小,接近[ɪ];比如:j’ai[ʒe]接近上海话“习[ʒiɪ]”,但上海话和英语的[ɪ]一般带有[j]/[i],所以上海话“力[ɺiɪ]”接近英语“[l(i)ɪ]”,但和法语les[le]差异较大。总之,[e],[ɛ]分别相当江浙腔普通话的(ei)和(ai)。 [ ] 上海话“欧[ɘ⁻]”嘴巴开足,并将嘴拢圆。或上海话“压[ɐʔ]”嘴唇收圆,并拖长音。 [ɛ ] 接近江浙腔普通话的(an)。上海话“哎[ɛ]、五[ŋ]”快读也可以得到该音。 [iŋ] 英、音[iɲ]。法语和吴语一样,没分清前后鼻音的习惯。用于外来语。 法语和吴语一样,没分清前后鼻音的习惯。 法语和吴语一样,没有双元音,单元音丰富。 法语和吴语一样,都是高语速的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d3a16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