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学设计 【学业质量水平】 2-3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2-4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学习汉语和汉字,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理解各类作品中涉及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当代语言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相关的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相关知识特别是国风的特点; 2.鉴赏诗歌的“赋”、细节描写、反复、象征等艺术手法; 3.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教学重点】 2.鉴赏诗歌的“赋”、细节描写、反复、象征等艺术手法; 3.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教学难点】 2.鉴赏诗歌的“赋”、细节描写、反复、象征等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爱情中的不懈追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爱情中的只此唯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爱情中的致命思念。 而《静女》里的爱情,不那么浓烈,却刚刚好。 二、了解作品,走近诗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六义)。《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静女 《诗经·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现,搔sāo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ɡ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非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情感基调:舒缓。 四、探究文本。 1.讲述者是谁? 明确:男子 2.和谁的故事? 明确:静女 3.静女有什么特点? 明确: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翻译: 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娴静的女子很美好。 鉴赏: 赋,反复言说女子的美丽。 4.静女做了什么? 明确: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 翻译:在城角等我。藏起来消失不见了,让我手挠头,不知去哪里寻她。 鉴赏: 细节描写。 表现出女子的活泼、可爱,男子的憨厚。 明确: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翻译:送给我彤管。彤管色红而光亮,我喜爱你的美丽。 鉴赏: 象征 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喜爱,以及男子对女子的爱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585fa9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