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 1、由词导入 师:先看老师写一个词,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龙”)谁来读?(指名读)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恐龙,瞧!远古时代的恐龙正朝我们走来,(课件出示恐龙图片)叫叫它的名字。(生齐读恐龙的名字) 2、谈感受 师:看了这些恐龙,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3、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得可真仔细,恐龙已经灭绝了,但是它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读——(齐读课题) 4、围绕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质疑) (生:恐龙是怎么会飞向蓝天的?有哪些恐龙飞上蓝天的?它们为什么要飞上蓝天的?) (师板书:怎么飞,哪些,为什么。)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板书:问号)打开课本,快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刚才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学会字词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有些不好读的词语我们先来认认两组词语。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身体轻盈 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自由读) (2)开火车读一读这两组。(开火车读) (3)男孩子读第一行的词,女孩子读第二行的词。(分男女生读) (4)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第一行都形容恐龙的,第二行形容鸟的。) (5)我们带着不同的语气再来读读这些词,男孩子读形容恐龙的词,女孩子读形容鸟的词。 2、师:恐龙和鸟类,一个天,一个地,这两者应该是毫不相干的吧?(理解“毫不相干”)那它们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鸟类居然是由恐龙变成的!真是不可思议!那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你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读懂了这么多!其实课文就讲了一个假说,什么是“假说”?(猜想,需要用事实来证明的说法。)这个假说就是——恐龙变成了鸟儿。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这个结论性的句子。 (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这真令人吃惊!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能读明白什么?(漫长:时间很长,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出示中生代时期图片:从这幅图中,你对中生代有了哪些了解?(恐龙种类繁多: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地上走,有的甚至在天上飞。恐龙的形态各异。中生代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它持续了大约一亿八千年,是爬行动物主宰世界的时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 是不是所有这些恐龙都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了呢?(理解“一支”:一种,恐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④ 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再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凭什么说鸟儿是恐龙演化而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读文) 读懂了吗?我来考考大家,你能按照课文的顺序把这些句子重新排列吗?可以对照课文看看。我们先找到第一句话,就顺了。第一句是哪句呀?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1)、发现带有恐龙羽毛印痕的化石。 (2)没有找到相关化石。 (3)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4)提出亲缘关系的假说。) 这里说到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把书翻到152页的资料袋,自己读读。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答) 我们从资料袋看见了恐龙的化石,想不想看看鸟儿的化石吗?(出示恐龙的化石和鸟儿的化石) 你看见这些化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感受) 当时科学家为了寻找这样的依据,那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读文) 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指名答)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愉快,科学家的艰辛等)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首次提出假说的科学家——赫胥黎。(师简单介绍赫胥黎)我们要记住这个科学家的名字是——赫胥黎,怀着崇敬的心情读——赫胥黎。 对科学家我们是崇敬的,在这里也表达了科学家的心情,哪个词?什么意思?(理解欣喜若狂) 为什么会这么欣喜若狂?那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到哪些地方?他们会到( ),会到( )还会到( ) 10、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交流)时间之久,困难之多,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11、在这将近两百年的时间了,到处寻找,最终在我国的辽西首次发现了,一起读——(课件出示: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终于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谁还想读?(指导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2d7343cf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