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未按效期先后摆放原因分析 一、近效期药品形成的原因 采购因素:当医院药品采购人员进行相应药品采购计划的编制时,没有按照实际的临床需求来制定药品采购计划,从而致使采购的药品过多而造成库存积压,从而导致药品过期。 药库因素:药品库存工作管理人员在对药品进行验收的时候,对相应近效期药品未能及时的进行退换,并且在进行库存管理时未按照先产先出以及近期先出的原则,从而导致某些药品库存的积压时间过长而导致过期。 药房原因:在对药品进行摆放的环节中,药房工作管理人员对同种药品的摆放未按照有效期远近的次序进行相应的落实,从而导致在具体的发药过程中,效期较远的药品提前被使用,而对效期近的药品造成一定的积压,从而导致过期。 其他因素:由于相关药监局政策的变动,以及某些药品使用后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原本某些正常使用的药品被禁止使用而导致积压。 由于某些疾病流行的时段或是季节变动的时期,也会导致某些常用的药品变为近效期药品。此外,医药代表活动频繁的医疗机构中,由于针对药品的用量控制不当并且无从查证,从而导致某些药品用量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进而导致近效期药品的产生。 二、针对进行效期药品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学习能力 相关医护管理人员必须对近效期药品的危害性进行相映的学习和认知。通常来说,正确的药品储存方式可以使得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相应的药效作用。但是诸如生物制品、抗生素以及放射性药品,即便是处于正常的存储条件下其药效也会降低,甚至产生相应的毒性,从而不能满足治疗的效果。此外,当药品储存条件发生变动的时候,例如药品周转次数过多也容易发生药品失效的状况。总体来说,作为医学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各种药品的特性进行掌控,无论是针对药品的储存、保管方面的知识,还是说针对药品使用方法,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严格的执行相应的工作,增强对于药品在有效期内的管控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药品采购计划 药品的采购计划作为药品供应最为重要的工作部分,必须采取严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采购工作。结合现有的药品需求状况以及起医院经济效益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适量的采取批量购买。因此,在制定相应药品的采购方案时,一定要根据现有的状况,全面考量资金效益、药品使用需求等综合性问题来采取不一样的采购措施,尽可能的避免药品出现积压货的状况。此外,在采购方面要秉承,针对有效期在六个月以内的近效期药品拒绝办理入库手续,对应使用量较少的药品其对应的库存量尽量控制在一个月以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b5b774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5.html